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安徽在全國較早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60周歲及以上人口1172萬人,占比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積極開發老齡人力資源,發展銀發經濟。”安徽省政協委員、省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陳定新建議,我省要把發展銀發經濟”作為培育消費新動能、打造經濟新的增長點的重要突破口。
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老年人消費市場
“目前我省老齡產業整體還處在初期發展階段,許多從事老年產業的企業是從房地產、家政、醫療等行業轉型而來。” 陳定新坦言,企業缺乏設計老年產品、提供老年服務的專業經驗,優質養老服務和老年用品供給總體不足、質量不高;部分老年人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網絡等新技術應用方面存在著技術老化、適應能力有限等短板,消費時容易上當受騙,老年人消費權益得不到保障,抑制了消費意愿;銀發經濟的從業人員,尤其是高素質專業化人才緊缺等方面的不足。我省要把發展銀發經濟”作為培育消費新動能、打造經濟新的增長點的重要突破口。
如何發展加快發展“銀發經濟”?對此,陳定新建議,加快老年群體產品設計,開發適老生活消費市場。我省要立足長三角區域老年人群體,全面掌握不同年齡、性別、職業老齡人口生活需求,從老年人實際出發,滿足老年人需求特點,找準市場定位,加快老年產品創新設計,提供更多個性價適宜、安全可靠的高質量老年產品與服務,打造具有安徽特色的老年人消費市場。
應用新科技技術,發展智慧健康養老產業。“加強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生產一批適用于智能健康養老終端的低功耗、微型化智能傳感技術,提升老年用品科技含量,實現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的提質增效;運用大數據等新技術手段,加快建立區域性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系統,推動全省醫療機構和養老服務資源有效銜接,信息共享;打造健康養老大數據智能服務平臺,支持研發老年人智能檢測、看護設備,開發情感陪護等智能產品,加快完善安全風險監控和及時警報方面的功能。
樹立“積極老齡化”思維,盤活“銀發人才”資源
安徽是長三角區域腹地,自然資源豐富,人文生態環境良好,具備開發高質量康養旅游產品的優越條件。“我們要充分發揮自然資源優勢,推動銀發產業融合發展。”陳定新建議,依托池州生態環境,水土含硒量大等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和長壽特色,打造康養產業;依托廬江湯池、巢湖半湯、岳西等地溫泉資源,發展溫泉+特色銀發產業;依托亳州全國著名的中藥村種植銷售基地發展中藥養生健康產業;依托皖南山區、大別山原生態休閑旅游景區、自然生態環境優越等優勢,重點建設養生養老、休閑旅游、生態種植等健康產業。
在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加強養老服務管理人才培養方面,陳定新建議,要加大宣傳教育力度,通過街道社區、媒體、廣告等渠道做好宣傳告知,幫助老年人提高辨別能力。市場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整治老年消費環境,暢通消費維權渠道,對涉嫌虛假宣傳和欺詐老年人的企業建立’黑名單’制度。要鼓勵大學、技工院校開設老年服務與管理相關專業,培養更多養老服務專業人才和實用人才。
陳定新認為,各級政府要關注老年人力資源發掘和利用,積極看待、高度重視老年人,鼓勵支持身體健康、有技術專長和創業意愿的老年人參與我省經濟發展、文化生活、公眾事務和公益活動。建立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專業人才信息庫,完善適合老齡勞動力的就業保障和服務培訓體系,積極開發更多適合老齡勞動力的就業崗位,增加他們參與靈活就業的機會,讓更多老齡勞動力實現再就業。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劉旸 徐琪琪 余康生
編輯: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