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21年1月5日,在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鎮海橋修繕工程現場,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看到,鎮海橋的3個橋墩樁基部分施工已經結束,正在進行樁基之上的承臺部分施工。
據了解,鎮海橋在明清歷次修建中,樁基部分是用原松木基礎建成,未落到河底的持力層,極端水文條件下安全性薄弱,加上1990年維修的墩身護角底部被沖空,護腳多處斷裂。因此,此次修繕時,橋墩基礎部分采用鉆孔灌注樁,樁基上加建混凝土承臺,確保橋墩的絕對穩定。
鎮海橋修繕工程項目單位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橋墩樁基、承臺施工分兩批進行,先施工的是屯溪老街往黎陽方向的三個橋墩,目前,這三個橋墩的樁基部分都已經完成施工,正在實施的是第一和第三個橋墩的承臺施工。
1號橋墩的承臺施工。
記者現場看到,在樁基施工現場,工人用磚塊從樁基平面層往上砌出一個上圓下方的長形建筑體,高約2.5米,底部再往上扎鋼筋籠。據介紹,鋼筋層扎好后,會用混凝土澆筑成承臺,承臺今后都在水下位置。之后,在承臺之上建設墩身及橋面,墩身與橋面仍采用原砌體結構,但墩身內部也設置加強措施,從承臺起增加混凝土結構柱,墩身砌體結合結構柱一起,保證橋體結構的穩定性、耐久性。
三號橋墩承臺施工。
據了解,春節之前,將力爭完成鎮海橋6個橋墩的所有樁基、承臺部分施工,并能進行部分橋墩墩身等的施工。
屯溪鎮海橋又名老大橋,始建于明代,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黃山市中心城區的徽州人文地標,位于新安江、率水、橫江的三江口,是游客和市民往返屯溪老街與黎陽老街的必經之路,是很多游客的攝影打卡地。2020年7月7日上午,鎮海橋被山洪沖毀,引起社會各界關注,安徽省和黃山市兩級黨委政府高度重視鎮海橋的修繕工作,古橋修繕工程也得到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持,近5000萬元修繕資金由國家文物局專項資金解決。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
編輯 許大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