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1月19日上午,“我從包公家鄉來”2020大型融媒體采訪團來到位于商丘市睢陽區包公廟鎮的包公廟,探尋包公足跡,聆聽包公故事。
據介紹,北宋時代的包公廟位于商丘古城南六十余里,現在為包公廟鄉政府所在地,此廟是為紀念為官清正的包拯而立的。據包公廟守護者王尊才介紹,此廟最早建于宋仁宗慶歷七年(公元1047年),距今960多年了。歷經歲月的滄桑,原來的古廟毀損于解放初年,現在的包公廟是1994年在原來的地基上重建的。
記者看到,包公廟在兩尊威武的石獅子護衛下,莊嚴肅穆地矗立在高臺之上,廟宇方方正正,布局嚴謹。拾階而上,可以看到門額上方鎦金的“包公廟”三個大字。后殿供奉高6.4米的包公坐像。
相傳包拯在此為官時,依法處死了欺壓百姓,罪惡滔天的“南霸天”,大快人心,又免去了大災之年的賦稅,并開倉救濟災民。鄉民感恩戴德捐資立下包公廟。據統計,全國以包公命名的鄉鎮,只有合肥包公鎮和商丘包公廟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王從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