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已是秋天,海拔800多米的池州市石臺縣七井山八棚村,涼意陣陣。八棚村瓦屋村民組種植戶朱致水的心里,卻是暖洋洋的。今年,他種的八畝辣椒賣了9萬多,刨去成本,算下了凈賺了7萬多塊錢,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
朱致水今年55歲,兩個孩子都生病了,經濟條件困難,以前是村里建檔立卡的貧困戶。2014年,朱致水開始種植高山辣椒,“以前沒錢,就種了一小塊,后來政府扶貧,慢慢擴大了規模,今年種了八畝辣椒。”朱致水說,建設大棚的錢,政府補貼一半,身上的擔子輕了,干活也就更帶勁了。去年,靠著種植高山辣椒,朱致水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日子就像這辣椒一樣,越過越紅火了。
“我們從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種植辣椒了。”八棚村黨支部書記潘衛東說,過去種植的老品種辣椒,不僅產量少,抗病害能力也弱,“后來政府領導考察后,發現我們這里的環境適合種高山辣椒,便開始在全村推廣種植。”
產業發展了,問題也隨之而來。長期連作導致土壤酸化,病蟲害泛濫,一到梅雨季節,高山蔬菜產業更是會遭受嚴重打擊。2014年,石臺縣農委引入避雨栽培新技術,為這項產業找到了新出路。去年,石臺縣投入資金,在七井山區伍村、八棚、七井等3個村農戶發展鋼架大棚200畝,每畝補助5000元,村民只需要自籌一半成本,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去年一年,三個村總種植面積950多畝。辣椒這一項收入就超過了1000萬元。
“大棚種植不怕刮風下雨,也能防治病蟲害,一個大棚最少能使用8年,成本在1萬元左右,當年建設,當年就能回本。”潘衛東說,今年高山辣椒畝產4000斤左右,收益超過1萬元,今年的頭椒甚至買到了7塊錢一斤的好價格。
如今,八棚村全村221戶家庭,就有120多戶在種植高山辣椒,其中包括28戶貧困戶。“每年到八月中旬,是采摘的旺季,一天最多采摘5萬斤,要用13輛運輸車來拉,送到上海、武漢、景德鎮、黃山等地。”通過產業扶貧,八棚村百姓過上了好日子,致富奔小康的信心也更加堅定。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韓誠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