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能去媽媽戰斗過的地方讀書,是我的幸運。”9月17日,以668分的高考成績被華中科技大學錄取的余宗璽在媽媽李從玲和家人陪伴下前往大學報到。半年前,安徽援鄂醫療隊隊員、中國科大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護士長李從玲離開武漢前在華中科技大學留影鼓勵兒子,如今夢想成真,一家四口在當時拍照的地方再次留下合影。
“一進武漢我就激動地哭了”
上午10時20分,經歷2個小時的高鐵后,余宗璽和爸爸、媽媽、奶奶抵達武漢站。“走下車站的那一刻,我忍不住流淚了。”李從玲激動地告訴記者,上次去武漢心情是沉重、緊張的,這次是開心、喜悅,“與當初冷清空蕩的城市相比,武漢變得更美更熱鬧了。再次來到武漢,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又再度深深感受到了武漢人的熱情。”
回想起當初作為安徽省第四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來武漢戰“疫”的情景,李從玲記憶猶新。他們團隊整建制接管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腫瘤中心Z6重癥病區,護理人員達100多人。李從玲作為護理組組長,需要把護理人員的分組排班、物資分配等工作安排好。作為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從玲還帶領護理人員,為住院患者制定心理護理方案,幫助患者進行呼吸功能鍛煉,指導他們做康復健康操。
李從玲告訴記者,到武漢之后的前半個月,自己每天都忙碌到深夜,根本顧不上和兒子家人聯系。而那時,正在讀高三的兒子余宗璽正在家里上網課,緊張地備戰高考。“孩子一直比較懂事,但由于疫情不能開學,又擔心高考延期,他情緒上有些急躁。”李從玲坦言,家里只有爸爸和兒子倆人,自己確實有些不放心,但兒子性格和她一樣,報喜不報憂,“每次視頻聊天都勸我放心,安心工作,不要擔心他的學習。”為了鼓勵兒子,李從玲還在防護服上寫上“余宗璽高考必勝”,為兒子加油。
曾經救治的病友專門到學校迎接
“今天我想帶家人來看看武漢這座英雄的城市。”李從玲說,他們一家四口剛走出車站就受到了武漢當地熱情的接待。余宗璽所就讀的華中科技大學光學與電子信息學院黨委書記夏松等人,已經在火車站迎接,表達了學校的歡迎。
令她感動的還有之前救治過的病友,也專程來到校門口,迎接李從玲一家。“我們當時建立了‘醫患大家庭’微信群,里面有很多病友的微信。”李從玲說,出院后,她經常在微信上指導病友如何鍛煉,并解答病友的疑問,大家都相處得特別好。病友周女士獲悉李從玲一家要來武漢,一定要見她一面,“當初戴著口罩,看不見恩人的模樣,現在終于見到了!”在現場,兩人深情相擁。“看到她恢復得很好,我也很放心。”李從玲高興地說,“她們還熱心地準備帶我們游玩武漢,品嘗美食,我說我能看到你們就很開心了。”
“在那個時候來幫助武漢人民抗疫,你們真是了不起。媽媽是英雄,兒子也要當英雄。”華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邵新宇勉勵余宗璽。余宗璽告訴記者,今天的陣勢讓他有點受寵若驚,“上了大學我要更加努力,讓自己配得上這份光榮。”
“去媽媽戰斗過的地方讀書是我的幸運”
援鄂的一個多月里,李從玲所在團隊負責的70多名重癥患者先后出院,護理團隊無一人感染。3月18日,離開武漢的前一天,她專門來到華中科技大學門口拍照留念,希望兒子考取這所知名學府。
沒想到幾個月后兒子真的考上了這所學校。填報志愿時,余宗璽在選擇學校時,感情上傾向華中科技大學。“因為媽媽在華中科技大學的附屬醫院戰斗過,能考進這所大學是我的幸運。”余宗璽說,他在高二時就聽過學長學姐回校做的宣講會,華中科技大學嚴謹的學風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且他所選擇的光電信息專業也是他最喜愛的。
報到結束后,李從玲帶著兒子來到他曾經拍照的華中科技大學大門前,一家四口再度合影留戀。“學校比媽媽拍的還要美。”余宗璽很開心也很激動。他說,未來的大學生活,他將以媽媽為榜樣,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劉旸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