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日前,黃山市屯溪城區鎮海橋散落構件、石料打撈工作方案已經制定完成并向社會公開。黃山市相關部門表示,鎮海橋構件、石料等打撈工作全程接受公眾、媒體監督,已設立咨詢電話:0559-2587656 ,以吸納公眾意見建議,大家一起把這件事辦好。
屯溪鎮海橋位于新安江、率水、橫江交匯處,全長131米,橋面寬7.53米,六墩七孔實腹式石質拱橋,橋面為青石板,橋欄桿為茶園石,拱券、橋身墩臺及分水尖為紅麻石,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0年7月7日,受洪水持續沖刷及長時間高水位浸泡,鎮海橋遭水毀,橋梁構件、石材散落水中。
為做好鎮海橋后續修建工作,黃山市相關部門通力合作,認真制定了打撈方案。 打撈工作的基本原則 1、安全第一,應收盡收。堅持安全第一,做好安全預案,跟進監測雨情、水情,在氣候、水文條件允許時開展打撈;探明沉水構件、石料等散落區域,做到應收盡收。 2、盡力保護,分類存放。科學合理安排打撈,對散落構件、石料搜尋、打撈、搬運、存放等各環節嚴格操作,避免二次受損,接受社會各界指導、監督;力爭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打撈,尊重歷史,按構件、石料種類及六墩七孔沉水區域對應編碼,收集存放。 3、加強溝通,協調配合。文旅、住建、水利、氣象、自然資源與規劃、發改、財政、城投集團、文投集團等相關部門單位和屯溪區政府加強溝通,協調配合,共同做好打撈工作。 打撈工作的預期目標 鎮海橋橋體計約5800余立方米,其中:青石板橋面約120立方米,茶園石欄桿約60立方米,紅麻石拱券、分水尖約1640立方米,其余為橋身墩臺側面石料及拱腹石質填料。預期打撈目標是:橋面石、欄桿、拱券石、分水尖等構件應撈盡撈,橋身墩臺側面石料及拱腹石盡最大可能打撈。 打撈工作的組織與實施方式 1、確定打撈范圍。打撈范圍預定為鎮海橋橋址至三江口交匯處。黃山山越應急救援中心提供技術援助,在水流趨于穩定、水質變清時,入水探查構件、石料等散落分布情況,為合理確定打撈區域及適時打撈提供依據,并根據打撈進展適時調整范圍。 2、明確責任主體。打撈工作由市住建局、市水利局聯合牽頭組織,具體由市城建處負責實施,按照規定程序確定打撈隊伍。市文旅局負責提供專業技術支持,屯溪區政府協調街道社區予以配合。 3、精心組織打撈。綜合分析上下游水文資料,在水流變緩且氣候、水文條件允許時,采用人工搜定打撈、機具設備輔助等方式實施打撈。落實安全預案,合理導流,分區域設置圍堰,進行地毯式搜索,人工配合機具設備搬運構件、石料等,沖洗干凈,運輸上岸,歸類碼放。根據水位情況,結合現場實際調整優化,必要時采用人工打撈裝船(筏)配合起重設備轉運。 4、分區分類碼放。平整占用原花溪飯店地塊(約4800平方米)作為構件、石料等存放場地,按照鎮海橋原六墩七孔布置劃分13個區域,每個區域再細分為塊,分橋面石、欄桿、拱券石、橋身墩臺及填腹石、分水尖及填腹石、缺損構件等編碼對應碼放,碼放高度盡可能低(一般不超過1.6米)。材料收存同時安裝監控,并搭建臨時庫房,安排值守,確保古橋構件存放安全。 5、嚴格技術把關。由于青石板面積較大、橋欄桿體量大,易遭受損壞,且橋身拱券及分水尖等紅麻石強度低具易碎性,構件、石料等收存過程中,由市文旅局委派專業技術人員現場進行技術把關,確認上岸文物、指導安全存放。 黃山市相關部門表示,為了做好打撈工作,還制定了相應保障措施: 1、協調黃山城投集團降低水利樞紐大壩水位,保障鎮海橋構件、石料等打撈工作條件。協調原花溪飯店地塊作為構件、石料等存放場地,保障構件、石料臨時存放安全。 2、黃山市文旅局、市住建局、市水利局、市氣象局、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黃山城投集團和屯溪區政府落實專人,按照各自職責協同推進。 3、構件、石料等打撈工作接受公眾、媒體監督;同時設立咨詢電話:0559-2587656,吸納公眾意見建議,努力形成群策群力、廣泛參與的良好氛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有獎征集新聞線索,可以是文字、圖片、視頻等形式,一經采用將給予獎勵。
報料方式:新安晚報官方微信(id:xawbxawb),大皖新聞“報料”欄目,視頻報料郵箱(baoliao@ahwang.cn),24小時新聞熱線:0551-62396200。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