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新安晚報或安徽網”,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7日上午,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黃山市鎮海橋(又稱屯溪老大橋)在山洪中被沖毀。事發后,黃山市立即部署古橋修建相關工作,將在洪水退去后打撈古橋構件。
洪水漸退,被沖毀的黃山市屯溪老大橋的部分構件露出水面。
目前,隨著洪水逐漸退去,新安江水位明顯下降,屯溪老大橋散落在江中的構件已有部分露出水面。7月16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獲悉,為摸清構件在水中位置,黃山市民間公益志愿者組織——山越應急救援中心,日前出動救生艇,通過聲吶探測儀、水下窺鏡、水下無人機等先進專業設備,在屯溪老大橋周邊進行了初步探測。據該中心負責人介紹,初步探測結果顯示,大構件還在老大橋原址附近水域,離橋不過幾十米遠,遠一些的水域可能有一些小構件。等水位繼續下降、探測條件許可時,會進行更詳細的探查,盡量摸清老大橋構件在新安江里的分布情況,并將探測結果上報給黃山市有關部門。
另據了解,屯溪老大橋打撈方案已經制定完成,目前正在接受審批,等水位下降后就可按方案打撈。
屯溪老大橋始建于明代,清代曾重修,是我省20 座歷史悠久又有特色的古橋之一,在被洪水沖毀前還發揮著通行功能。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