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受上游傳輸影響,安徽大部空氣質量持續惡化。 24日中午到下午合肥AQI指數一路走高,空氣質量從輕度污染先是變成中度污染,又惡化成重度污染,并登上全國空氣質量最差榜前十。氣象專家介紹,這是因為上游傳輸影響,在靜穩天氣條件下在黃淮、江淮地區堆積發展。未來隨著冷空氣的到來,空氣質量將會有改觀。
記者注意到,從23日晚間開始,合肥市AQI指數一直居高不下,維持在輕度污染區間(AQI指數在100-150之間)。24日中午開始,合肥空氣質量繼續惡化,當天9時,合肥市AQI指數突破150,達到了中度污染級別。隨后在11時,AQI指數達到了202,達到了重度污染級別。12時,AQI指數為211,維持在重度污染狀態。13時,繼續維持在重度污染,AQI指數204,在中國天氣網公布的全國空氣質量最差榜上排名第四。
據氣象專家介紹,21日至23日,我國華北中南部、黃淮、汾渭平原等地靜穩天氣形勢建立,出現了輕至中度霾。23日起,隨著一股弱冷空氣推動影響,上述地區霾天氣向南轉移。受上游傳輸影響,24日到25日霾在我國華北、黃淮和江淮地區堆積發展。造成我省多地空氣質量轉差。未來,隨著一股強冷空氣的到來,靜穩天氣狀態被打破,華北、黃淮、江淮將自北向南空氣質量都將會有很大改觀。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趙明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