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出生于1921年的徐亞球是安徽醫科大學離休干部,也是一名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10月20日,徐亞球老人用顫抖的雙手佩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并向專程走訪慰問的安徽醫科大學師生代表深情回憶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
百歲老戰士徐亞球佩戴上“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紀念章。
接受任務勇赴朝鮮
1939年,從小在革命家庭耳濡目染的徐亞球投筆從戎,開展抗日游擊活動。1940年參加新四軍,經過艱苦復雜環境下的鍛煉,19歲便學會帶兵打仗。1942年10月,徐亞球光榮地加入了共產黨。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實行武裝干涉,不斷侵入中國領空,造成財產損失、人員傷亡。徐亞球被任命為26軍88師軍法處處長,隨中國人民志愿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成為“最可愛的人”。
26軍進入朝鮮后,克服了艱苦困難的條件,先后經歷了四次大的戰役和兩個包圍殲滅戰,取得了多次勝利。在徐亞球的回憶中,最難忘的是鎮守上甘嶺北面武圣山時的情景。
“當時,88師262團(后改為軍特務團)堅守在這個陣地,8個月里,美軍以兩個團的步兵和數十輛坦克及大炮飛機,向我軍堅守的山頭猛烈進攻,進行了20多次的輪番轟炸,但一次次都被我軍打垮。我方先后殺敵3000余人,卻也付出了副團長以下2000余人傷亡的代價。”徐亞球的一個侄子叫徐訪,當時堅守在武圣山背面的防空洞里,因遭受敵機轟炸而壯烈犧牲。
當時部隊在山地開山打洞,構筑工事,組成防御體系,沒有機械作業工具,戰士們就用鐵鍬和十字鎬開山打洞,勞動強度非常太大。“十字鎬磨成了小錘子,鐵鍬磨成了鍋鏟大小,戰士們的軍衣也都拉扯得破爛不堪。”有時,部隊的糧食供應不上,只有把后方運來的炒面當干糧,戰士們就抓起一把炒面,和著雪水吞下。更有甚者,炒面也沒有了,只能在山上挖野菜充饑。祖國慰問團的同志看到這樣艱苦的場景時,都忍不住流下了眼淚。當詢問大家有什么要求時,戰士們一致說:“我們只要有糧食、子彈,就能堅持戰斗,再艱苦也要贏得這場戰爭的勝利!”
“我們戰士這種不畏強權、不怕艱難困苦、不怕流血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教育下成長起來的英雄部隊,才能做到。這是任何國家的軍隊都無法相比的!”徐亞球激動地說。
徐亞球1951年執行任務時在中朝邊界臨江市的留影。
英勇負傷生死與共
朝鮮戰爭是激烈殘酷的,時刻都會有危險發生,徐亞球也遇到過多次。“有一次軍部派我到后方收容傷病員,當乘坐的卡車夜行至山頂時,美軍飛機打出照明彈,發現我們乘坐的卡車后立即射擊。”徐亞球和同行的戰友急速跳車,剛跳下車就被山上滑落下來的冰塊絆倒,順坡下滑的卡車車輪從徐亞球的右腳面壓過,疼痛難忍。幸運的是,他們躲過了轟炸,卡車也得以保全,徐亞球被送到野戰醫院,經檢查只是輕微骨裂。“從那以后,我的腳傷存在至今。”
在朝鮮戰場上,因為隔山隔水,上級機關召集下級指揮員集體開會也很困難。部隊黨委和首長對戰斗行動作出決定后,有時由機關的干部帶著命名到下級部隊傳達執行。徐亞球回憶執行任務時的兩次遇險過程。
一次徐亞球帶著參謀、干事、警衛員等人從師部下團傳達戰斗任務。當時是白天,行走在白雪皚皚道路上的一行人被敵機發現。敵機向我軍俯沖掃射,徐亞球立即命令同志們跳到馬路下面的雪坑中,將雨衣翻過來,用白色的里子朝上遮蔽,迷惑了敵機,避免了損傷。還有一次,同樣是在馬路上行走時被敵機發現。當時路邊有一塊很高很寬的巖石,徐亞球帶領同志們以巖石下部的凹陷作為掩護,并來回跳動,才避免了傷亡。
抗美援朝時期的朝鮮戰場可以說是條件非常艱苦的,戰友間留下了深厚感情和友誼。徐亞球非常懷念一起并肩戰斗和犧牲的戰友,他曾經在故鄉江蘇沭陽縣遇到了曾經的警衛員。他們激動的暢談戰爭年代同生共死、共同患難歲月的情景,數十年過去了,至今依然記憶猶新。
1981年,徐亞球來到安徽醫科大學(當時的安徽醫學院),任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負責全校的黨政工作,1984年離休。因功勛卓著,徐亞球先后獲得過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勛章、三級解放勛章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紀念章等。
徐亞球老人仍然保持著讀書看報的習慣,時不時還做做筆記,有時候去校園內走一走,碰到學生,還喜歡坐下來與他們一起聊聊天,他常常說:“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現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一定要珍惜。”
程焱 殷志強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特別聲明:
本文由大皖新聞客戶端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本欄目常年法律顧問: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陳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