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8月12日上午,83歲的黃山市屯溪一中退休老師汪先生,在60歲的學生陪同下,來到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老大橋(明代 鎮海橋 國家級重點文保單位)石料構件存放場門口,觀看構件打撈工作。 這位曾在老大橋往來了數十個春秋、在橋亭買過小吃、和朋友同學家人經常在橋上觀看三江口風景的老人激動不已。
他和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說,特大洪水沖毀了老橋后,政府及時打撈構件,希望能在確保老大橋橋體原貌的前提下,盡早讓古橋重新屹立,要將橋墩等基礎打牢,確保經得起洪水千百年沖刷。
經過前期方案設計及各項工作的精心準備,在河道通車便道修建后,8月12日早晨7點鐘,施工人員和施工車輛下到河床,正式對新安江屯溪老大橋構件實施搜尋、打撈工作。打撈工作也引起省內外很多媒體關注、到場采訪,黃山市無數市民對打撈情況非常關切,期待這座承載了無數黃山人情感記憶和國保級明代古橋的煥然新生! 打撈現場,工人們精心作業,通過專用機械“抓手”將石料小心翼翼的從河床送上車輛,為確保石料安全,每趟車的石料只鋪裝一層,以免碰撞。送到原花溪飯店的存放場后,又用機械抓手將石料一個個小心歸堆。
據了解,在對老大橋下方河床石料進行搜尋、清理、打撈的同時,靠河床一側通往老大橋主體的施工便道也在繼續鋪設,最終,便道延伸到橋底,挨次對橋下大批量構件精心打撈上岸。
現場,黃山市城建處負責人以及相關古建研究學者告訴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從目前了解的情況看,老大橋的幾乎所有構件都在橋下河床(除了部分填充物如泥土、小石塊等被沖刷外),這對古橋修復工作非常有利。
從現場查看,橋墩區域的構件包括了青石板、條石、拱券等。現場打撈的意外收獲是,在老大橋下方河床還打撈出了大量以前的石料構件,其可能是以前修橋時的遺留件,也可能是河床古護岸及古碼頭構件,都很珍貴。 打撈工作計劃工期是30天。黃山市城建處負責人表示,在確保石料等構件以及自身施工安全的前提下,盡量搶抓工期,保質保量的做好打撈工作,為老大橋修復打下扎實基礎。
黃山市住建局發布屯溪鎮海橋打撈工作情況通報
2020 年7月7日,黃山市中心城區屯溪鎮海橋(又稱屯溪老大橋)受洪水持續沖刷及長時間高水位浸泡,遭受水毀,橋梁構件、石料散落水中。做好散落構件、石料的打撈、收存和利用工作,對于鎮海橋修復具有重要意義。8月12日,黃山市住建局發布鎮海橋散落構件、石料打撈工作進展情況通報,具體內容如下:
科學編制打撈方案
一是確定了“安全第一,應收盡收”、“盡力保護、分類存放”、“加強溝通,協調配合”的基本原則;
二是在確定市城建處作為打撈工作實施主體的基礎上,制定了確定打撈范圍、精心組織打撈、分區分類碼放、嚴格技術把關等打撈組織程序;
三是要求市水利、氣象、文旅、住建、城投等單位和屯溪區政府協同配合,為打撈工作提供保障。7月17日,市住建局、市文旅局在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審查后,批復了由市城建處編制的《屯溪鎮海橋散落構件、石料打撈工作方案》。
充分做好打撈準備
一是7月17日和19日,黃山市山越應急救援中心自愿對鎮海橋附近水域進行探測,基本查明構件、石料的散落區域;
二是通過招標,確定黃山徽建控股集團為打撈單位,上海三維監理有限公司為打撈工作監理單位;
三是7月22日,市文旅局安排文物專家對打撈單位、監理單位進行了技術培訓;
四是按照分區分類碼放的要求,對構件、石料打撈后的存放場地約10000㎡進行了場地平整和分區劃分;
五是與氣象、水利等部門實時溝通,掌握雨情水情變化情況,根據上游來水量確定打撈時間;
六是經報請市政府同意,市城投集團8月10日6時起開始降低新安江中心城區段水位,預計8月12日6時將降至▽119m(比現有水位降低3.2米)以下,為打撈工作的實施提供良好的作業條件。
精心組織構件打撈
鎮海橋散落構件、石料打撈工作將于8月12日開始,計劃工期30天。
預期打撈目標是:橋面石、欄桿、拱券石、分水尖等構件應撈盡撈,橋身墩臺側面石料及拱腹石盡最大可能打撈。
打撈施工方式是:采用人工搜定打撈、機具設備輔助等,分區域設置圍堰,進行地毯式搜索。
打撈施工流程是:“場地平整→運輸便道鋪設→構件打撈→編號平放→成品保護”。 在鎮海橋散落構件、石料打撈過程中,市住建局城建處將安排專人,根據《屯溪鎮海橋散落構件、石料打撈工作方案》加強現場管理;市文旅局將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現場進行技術指導把關;同時,接受社會各界的指導、監督。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