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21日上午,《屯溪老大橋(鎮海橋)應急工程(構件打撈)成交公告》發布,意味著老大橋構件的打撈工作即將正式開始進行。日前,長期從事徽州古建研究與修繕工作的姚順淶就打撈工作提出建議,希望在打撈中輕拿輕放,不能用機械挖掘、直接卸貨,同時希望做好打撈過程的測繪、影像記錄。
姚順淶稱,看了屯溪老大橋成交公告中中標價格為360元/立方米,這個價格如果不采用挖掘機,很難實現打撈并運輸至存放地分類堆放的,所以這個價格是否偏低?如果承包方認為不偏低,承包打撈的公司是否承諾按照傳統打撈方式打撈,輔助機械運輸,上下車不得整車傾倒方式,確保構件不在搬運運輸和堆放過程中再次發生斷裂。 希望把打撈進度放慢一些,不要再讓文物二次受傷,不要讓文物信息再有遺失!
打撈前應該遵循勘測先行,打撈在后,邊勘測邊記錄打撈影像,這是為了盡力從殘余的構建中逐一還原物件的本真輪廓和形制尺度比例特征。如果沒有相關勘測跟進和介入,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文物丟失信息的巨大遺憾。 歷史信息遺存也是遺產,應該放水打圍堰,做好勘探與編號,錄制現場出水記錄影像,為以后做虛擬模型或者BIM數據等做預備。通過專業的力學測試,為下一步修復老大橋找到安全數據的理論依據。
他說,該古橋為蒙皮填芯的結構構造,目前能打撈的有效構件應該為橋梁的橋墩基座石,拱圈石,金剛墻和分水尖以及橋面石板和欄桿石等有規則的石頭應該為千余立方米,填芯部分為毛石以及腳料石(除去填充的統料卵石砂等)也應不超過千余立方米,總石量體積約為2000-3000余立方米左右,應該沒有預計的4000—5000立方米那么多。 老大橋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構件也是珍貴文物,殘余石料打撈將事關后續的老大橋重建和利用,打撈工作是非常嚴謹慎重的環節,希望有關部門對打撈工作更加重視,更為慎重,做好每個環節的預案與打撈流程,確保整個打撈工作不留遺憾。如果需要,可以向社會招募一些專業技術人員或者志愿者作為指導與監督,以利于打撈工作的順利進行。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