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21日上午8點45分,在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血液內科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21歲的謝旋安靜地躺在床上,開始捐獻造血干細胞。
家在宣州區敬亭山街道林場村的謝旋是廈門集美大學的一名大三學生。談起為什么要加入“中華骨髓庫”,謝旋用“偶然”這兩個字來回答。“去年5月份我在學校獻血的時候,看到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在宣傳關于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知識,當時也沒有多想,就是覺得可以挽救一個人的生命。”帶著這樣一個簡單的初衷,謝旋申請加入成為中華骨髓庫的一名志愿者,并在當天配合完成了血樣采集和登記入庫工作。
今年2月份,謝旋接到紅十字會的電話,告訴他的干細胞與一名白血病患者初配相合。沒有猶豫,謝旋當即同意配合進行體檢和造血干細胞捐獻。“剛接到通知時又驚又喜,一想到能讓一條生命重新煥發生機,就覺得這是特別有意義的一件事。”謝旋說。
謝旋的家人在得知消息后,擔心影響到他的的健康,不同意讓他捐獻。“我在網上查閱了許多資料,和他們說這個捐獻過程,還給他們看了很多捐獻過造血干細胞的人的采訪,希望讓他們放心。”謝旋說,他還找來了發小幫忙勸說家人,在他們的耐心勸說下,謝旋的家人最終支持了他的決定。
今年6月份,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再次打來了電話,與謝旋確認捐獻造血干細胞的相關情況。經過采集高分血樣、體檢等一系列工作,謝旋終于順利完成了捐獻前所有的程序。
7月16日,謝旋正式入住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做術前造血干細胞動員。7月21日上午,捐獻正式開始。謝旋的母親陳玉榮來到了皖南醫學院弋磯山醫院,在造血干細胞采集室內見到謝旋時,他的雙臂都插上了輸血管,伴隨著血細胞分離機的運作,鮮紅的血液從右手靜脈流出,為了挽救一位素不相識的白血病患者的生命,謝旋需要保持這樣的姿勢3個小時左右。
經過整整3個多小時的采集,當天中午11點55分,謝旋成功捐獻了145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謝旋的身體素質挺好的,一共打了9次動員劑,都沒有什么不良反應。這145毫升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將由專人送到需要移植的患者所在的醫院,去挽救患者的生命。”血液內科醫師嚴家煒介紹道。
看著兒子安全完成了捐獻過程,陳玉榮終于放下心來。“住院這幾天我每天都要和他視頻,本來前幾天就想請假過來,然后他一直說沒什么問題。之前就是怕會對他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今天來了之后看到他的狀態蠻好的,我也能放心。”
在大家的陪伴下,謝旋在進行造血干細胞采集時也始終帶著微笑。“其實對我來說是很普通的一件事,但對被救助的人來說確是活下去的希望,如果以后還有能夠幫助別人的機會,我還是會愿意去做。”謝旋說。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今天從宣州區紅十字會了解到,謝旋是宣城市第7例、宣州區第3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目前,這珍貴的造血干細胞混懸液將在24小時內救助一位血液疾病患者。
朱蔓妮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