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7月19日中午,當得知肥西縣因受強降雨影響,境內多條河流水位暴漲,房屋進水,許多居民被疏散到肥西縣銘傳高級中學安置點,需要志愿者前來幫忙的消息后,合肥樂善公益中心志愿者肖師子和他的同伴們再也坐不住了。19日下午5點,肖師子和志愿者同伴們一行14人,從合肥出發趕往肥西縣銘傳高級中學進行志愿服務活動。“我們一共14名志愿者,去安置點為居民提供志愿服務。”今日上午,肖師子告訴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
愛心 14名志愿者趕赴安置點,連夜為群眾提供服務
7月19日下午六點左右,肖師子、陳余文、王祥富等志愿者到達肥西縣銘傳高級中學體育館,為從水災現場撤離到此處安置的群眾展開志愿服務,登記信息、攙扶老人上樓梯、幫助拿行李、量體溫送口罩、為難民發放物資,志愿者們不辭辛勞。而志愿者們一直和群眾相依相伴在一起,他們忙碌的身影感染了大家,讓他們忘記了大水帶來的不便。一些群眾還主動參與到志愿搬運物品、分發涼席和被子等工作中。
據志愿者肖師子介紹,安置點的群眾,年紀最大的有八十多歲,最小的就只有三、四歲,“有的老人上樓梯上不動,我們就攙著他們上去,還有幾個殘疾人,行動不便,坐著輪椅,我們就幾個人把他抬上去”,志愿者們給前來安置點的群眾登記完身份信息后,又給他們發被子,安撫他們的情緒,讓他們可以安心休息。到后半夜的時候,“有腿腳不便的人想上廁所,就叫我們,我們就把他抬到廁所去。”,肖師子告訴記者,“有的志愿者熬不住了,就在地上和衣而睡,我們有幾個一夜沒睡,一直熬到天亮。”
采訪中,新安晚報、安徽網的、大皖客戶端記者獲悉:這一支14人的志愿者隊伍,有6人是來自安徽國盾保安公司的志愿者,另外8人是合肥樂善公益中心的志愿者。其中有兩位是還沒有畢業博士在讀生,有幾位是企業家,還有一位帶著14歲大的兒子來的女同志。
服務 他們不嫌臟不怕累,保障現場正常秩序
“你們不嫌臟、不怕累,搬運分發物資,好得很,對小孩子也很關照,晚飯我們早就吃過了,可是你們晚上九點都沒吃上飯”。提起志愿者,三河東街社區災民王先蘭母子贊不絕口。19日晚上10點多,安置點又來了一批疏散群眾,為防止擁擠,志愿者們分工明確,有效引導,在最短的時間里將大家安頓好。志愿者周邵年,許艷茹,王來鄭,寧德寶,姚紅敏,主動照顧老幼弱病人群。有老人上廁所困難,他們扶著去;有人心里不舒坦,他們陪著聊天解憂愁,還給老人送熱水、送熱飯。
一位輪椅殘疾人,不方便鋪被休息。合肥樂善公益中心志愿者楊金堃和同伴合力幫他抬下輪椅安頓好。志愿者吳曉輝幫助一位重度殘疾人尋找到丟失的鞋子,高大清瘦的他彎腰弓背的將鞋子為老人穿上。只要有需要,一聲呼喚,志愿者陳祖益,許安江,他們跑步前進為群眾解決困難。孩子們十分好動,跑來穿去,志愿者們安撫他們安靜下來,保障了現場正常秩序。
繼續 志愿者的愛心還在上演,8人再次趕赴安置點服務
19日深夜,涼風習習。志愿者周芷若,周麗君母子,幫群眾加被子、掖被角,防止受涼感冒。一位安置群眾中風癱瘓的病人張由富,因為怕冷,把被子都墊到了地上,身上只蓋了一層單薄的床單,他的家屬又不好意思再找工作人員要被子。志愿者發現以后,立即又給他送來了一床被子,他感動得熱淚盈眶,感慨萬分!
采訪中,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得知,有前來安置點的群眾是凌晨兩三點政府緊急組織撤離的時候來的,這些群眾來的比較急,什么東西都沒帶,陳余文便去給他們買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參加志愿服務已經25年的志愿者陳余文說:“大家都很有愛心,希望可以把這樣的愛心傳遞下去。”而20日早上8點,志愿者們結束志愿活動就要離開時,當得知安置點的一對母子,要到合肥的親人處,陳余文還開車繞路將母子倆安全送到目的地。
志愿者們的愛心還在繼續,今日下午6點多,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聯系上了合肥樂善公益中心志愿者肖師子,他告訴記者自己和另外7名志愿者共計8人,正在趕赴肥西縣銘傳高級中學安置點,“今天由我帶隊,繼續在這里的志愿服務,堅持到明天(21日)早上七、八點鐘。”
吳若男 呂新 周芷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許佳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