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6月6日上午,第二屆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高層論壇在浙江湖州召開。2020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報告同期發布,報告顯示,2011至2019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水平快速提升。
當前,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已上升至國家戰略,開展協同創新是引領、支撐長三角新一輪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為準確把握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情況和趨勢,2020年由浙江省科技信息研究院牽頭,聯合上海市科學學研究所、江蘇省科技情報研究所和安徽省科技情報研究所共同成立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研究課題組,全面推動區域協同創新指數研究和編制工作。報告以詳實的數據為基礎,創新的數據分析為手段,全面反映長三角地區協同創新發展的主要特征、趨勢與薄弱環節,為長三角地區協同創新發展提供戰略支撐。
報告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總指數從2011年的100.00分(基期)提高到2019年的204.16分,總體指數得分已經翻番,同比增長11.17%,年均增速達到9.33%,說明近年來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能力發展強勁。
從同比增速來看,2019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總指數時隔五年再次突破兩位數的增長,說明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能力正在加速上行,區域之間的創新合作和融合發展已成為大勢所趨。2019年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進一步明確了長三角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構建區域創新共同體,聯合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協同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共建產業創新大平臺、強化創新政策支撐,為長三角協同創新發展提供了重大政策保障,推動協同創新發展得到長三角區域面向未來長遠發展的高度共識,成為引領、支撐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的主攻方向。
從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5個一級指同創新的資源基礎和共享能力,一市三省具標發展變化可以看出,9年間,有較高的科技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人才儲長三角區域資源共享、創新合作、成果共用、產業聯動、環境支撐五大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發展。首先,區域協同創新共享能力增幅最大,從2011年的100分提高至 219.41分,年均增速達10.32%,說明長三角區域充分具備開展協同創新的資源基礎和共享能力,一市三省具有較高的科技經濟發展水平和科技人才儲備,為深入協同創新夯實基礎。
其次,創新合作水平從2011年的100分上升到2019年的217.51分,年均增速高達10.20%,增長水平僅次于資源共享,近年來長三角區域在基礎研究領域的合作不斷突破,眾多高水平成果來自于跨區域的創新合作。
再次,成果共用指標發展后勁充足,2015年成果共用僅110.44分,年均增速僅2.51%,發展水平遠低于其他四個一級指標,但2019年成果共用為214.83分,相比2015年年均增速達至18.10%,發展潛力較強。
第四,在產業聯動方面,2019年產業聯動為180.18分,相比2011年年均增速7.64%,相對發展較為緩慢,說明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近幾年來更多圍繞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突破展開,對產業協同發展的帶動作用有限,是創新發展規律和跨區域產業經濟合作實踐存在問題共同所致。第五,環境支撐方面,2019年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的環境支撐為188.90分,相比201 1年年均增速達至8.27%,相對而言,環境支撐的發展較為超前,201 5年環境支撐為161.94分,為同時期一級指標得分最高,近年來,由于國際形勢和整體經濟發展大環境的影響,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環境逐步完善。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胡霞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