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作為省級定點收治醫院的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是安徽省四家新冠肺炎重癥患者救治基地醫院之一,最高峰時,收治的確診患者達到85人,從各地轉來的重癥患者近30人。為了全力救治重癥患者,醫院調集精銳力量組成多學科診療團隊加入到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而這里的醫護人員就是在最前線戰斗。2月20日,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跟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病院新冠肺炎救治重癥組組長、主任醫師楊田軍進入隔離病房ICU,記錄了他在這里連續奮戰了很多天的地方。
↑早上8點多,楊田軍主任開始穿防護服準備進隔離病房查房。
采咽拭子,他讓記者離遠點
“這不是演習,這是真槍實彈的‘戰場’!從總院過來增援到今天為止,整整14天了,一直沒有回家。”每天早上7點半,楊田軍和同事們會準時出現在醫院的3號樓醫護人員辦公室,和值班醫生護士開完早會后,8點10分會準時穿上防護裝備,進入隔離病房查房,“每天上午我是必須要進隔離病房,一般是8點多一點進,11點半出來,如果病人病情有變化的話,那就要隨時進。”采訪中楊田軍坦言,和他一起并肩作戰的一線醫生還有很多,“他們都很年輕,也更辛苦,每天早、中、晚三次都要進隔離病房。”
↑采集咽拭子非常危險,病人會直接對著醫生呼氣
↑楊田軍主任將標本放入盒子里。
“你不要進來,我要給病人采咽拭子,這是最危險的。”上午9點半,楊田軍做好準備后,拿著工具走進病房,要給ICU隔離病房一位老人采咽拭子,看著記者緊跟著要進入病房,楊主任轉身讓記者離遠一些,站在走廊里。“我們一般經過治療一段時間后,開始采集咽拭子進行檢測,堅持幾次,如果都轉陰,就可以轉出去了。”
92歲患者是他最大牽掛
上午10點左右,一圈查房結束后,楊田軍主任再次進入到一間重癥監護病房里,和病床上的患者打招呼溝通。這里住著一位特殊的病人,今年92歲高齡,他是目前為止安徽年齡最大的新冠肺炎患者。新安晚報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在隔離病房看到,老人躺在病床上,身上連接了很多治療和監測的儀器。
↑楊田軍對著92歲的危重癥患者豎起大拇指,鼓勵老人要有信心。
“老爺子,想不想回家,我們一起加油!”由于穿戴了防護裝置,為了讓老人能聽清楚自己說話,楊田軍提高了嗓門。看到楊田軍在和自己說話,老人動了動帶著束帶的手示意,楊田軍豎起大拇指給老人點了個贊。
“老人本身有高血壓、腦梗死等基礎疾病,入院以來經過治療病人情況有所好轉。”楊田軍說,剛來的時候,老人明顯表現出驚恐不配合治療,手亂動想拔掉身上的管子,“這可以理解,老人90多歲了,每天醒來看到醫生、護士穿的跟怪獸一樣,肯定很害怕,經過我們的溝通,心理疏導,明顯好了很多,可以配合醫生治療。”
據介紹,老人兒子也是一名重癥新冠肺炎患者,經過醫院醫務人員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經治愈將于明日出院。1月31日,老人作為新冠肺炎疑似病例收治于肥東縣當地醫院,2月6日經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轉入醫院ICU監護治療。
期待最后一位患者早日出院
↑早上8點,楊田軍召集醫護人員共同制定下一步的治療方案。
“這里全部是全省各地送來的重癥患者,最多時有28人,所有病房和ICU床位都住滿了,其中還有幾位是80多歲、90多歲有很多基礎病的危重患者,壓力可想而知。” 作為醫院新冠肺炎救治重癥組組長,這段時間對于楊田軍來說,每天都滿負荷工作,上午要進入隔離病房查房,了解每一位病人的病情,給出治療意見,每天下午3點召開醫院多學科參加的新冠肺炎治療討論會,晚上8點參加省里舉行的視頻會議,經常要忙到凌晨一兩點鐘才能回到賓館睡覺。
↑中午11點半,楊田軍在臨時休息室內吃飯。
“經過一個階段的治療,現在我們病區有15人都出院了,只剩下12人,并且現在患者的病情都很穩定,也沒有新增病例,希望按照這樣的節奏持續,疫情早日結束。”楊田軍說,“我們都期待最后一位患者早日出院,結束戰斗!”
姚自勤 方萍 張勁松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從啟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
本文由大皖新聞客戶端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本欄目常年法律顧問: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陳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