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一邊是在地蔬菜供應充足,一邊是市場流通面臨客觀難題(本報近期有連續報道)。疫情期間,如何讓農業生產基地走出滯銷困境?記者從合肥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該部門近期與相關部門加強協調產銷對接,并積極推動基地直供直銷、創新銷售模式,目前已統計發布兩批共70家生產基地名單,疫情期間銷售額超過300萬元。
供應:日均上市超7000噸
春節以來,合肥地產蔬菜長勢旺盛。目前在地蔬菜品種主要以葉類菜:青菜、黃心烏、青蒜、蔥等露地蔬菜為主; 設施栽培主要有:上海青、平菇、香菇、金針菇、韭菜、芹菜、薯尖等。截至2月18日最新統計,上周合肥在田蔬菜27.3萬畝,預計近一周收獲面積3.17萬畝,可收獲量4.53萬噸,近一個月可上市蔬菜面積11.19萬畝,可供應上市21.98萬噸(折合日均7326噸,按全市808萬常住人口折合人均每日1.8斤)。而合肥市常駐人口測算全市日均需求4257噸(其中城區人口日均需求2000余噸),數量上完全可以保障市民對蔬菜產品需求。
此外,正值長豐草莓上市銷售旺季,在地面積8萬畝,每天上市約240萬斤左右。
難題:市場流通要跨過三大“門檻”
合肥農業農村局人士介紹,目前天氣晴好,在地蔬菜生產基本充足,但市場流通供應方面還存在諸多難題。
首先,全國上下正在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農村人口大多返鄉,并在家隔離,不愿外出務工,農業生產也缺乏有效的防疫條件,農業務工出現“用工荒”。
因城際交通甚至鎮村自發的交通管制,農產品流通環節受阻,大部分農業經紀人、客商不再上門采購和調運蔬菜。按照省交通廳要求要保障生活必需品(含蔬菜等必需農產品)運輸在各地尤其是各縣難以落實,農產品銷售出現“流通阻”。
此外,城區大多農貿市場關閉,僅部分商超運營,部分農業基地原有銷售渠道中斷,城區大型消費團體(大型企業、學校食堂,餐飲酒店等)消費低迷,造成農產品銷售“對接難”。
這些原因造成近期一方面城區市場價格出現明顯波動;另一方面農村在地蔬菜無人采收,難以上市。
措施:推動基地直銷累積銷售逾300萬元
為解決農業生產企業的難題,1月28日,合肥市農業農村局即下發《關于穩定蔬菜生產保障市場供應的緊急通知》,指導縣區迅速穩定生產能力、協調蔬菜供應;經合肥市有關領導同意,以合肥市“菜籃子”工作領導小組向社會發布“關于穩定“菜籃子”保障市場供應的通告”,告知廣大人民群眾蔬菜市場供應充足,并發布相關部門協調保障值班電話。
同時,摸排統計全市規?;卟朔N植基地283個,在地面積4.3萬畝,并將相關信息及時通報商務部門。積極發動各縣區克服產銷困難,尋找多渠道銷路。
比如肥東縣組織愛心車隊在肥東縣內配送蔬菜到小區廬江縣組織蔬菜大篷車在廬江縣內配送蔬菜到小區;長豐縣積極協調草莓客商,保障草莓交易市場安全運作,并鼓勵莓農通過電子商務銷售。合肥市農業農村局則通過發動種植大戶、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突破傳統批發模式,設置蔬菜、肉禽套餐團購銷售,先后發布直銷信息70家,并通過媒體廣泛宣傳,截至2月21日,合肥市推薦農業基地直銷直供日銷售額138萬元,疫情期間累計銷售額348萬元。
此外,合肥市農業農村局還橫向協調商務局、市場局、交通局、周谷堆批發市場等相關單位,積極聯系郵樂農品、順豐、菜遞、九個挑夫等電商平臺,努力解決交通不暢和銷售不暢問題。經聯系有采購需求的超市、農貿市場十多家,經協調周谷堆批發市場開辟本地蔬菜銷售專區,并免除相關交易費用,支持本地蔬菜產銷對接,提請市防指向社會公布交通運輸證件辦理流程和電話,便于打通農產品供應通道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胡霞利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