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針對本地菜農的蔬菜滯銷問題,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采訪了合肥周谷堆市場相關人士。
原因一:市場需求量幾乎“腰斬”
據該市場信息中心信息員王萍告訴記者,目前大專院校、伙食單位、酒店都暫停營業或者推遲開學,導致市場蔬菜需求量大幅減少,“從9號到現在才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王萍說,10號開始一些企業陸續復工,因此從9號夜里,周谷堆市場進場量放大,“現在平均每天在2100噸左右。”盡管如此,王平表示,以往交易高峰期每天能達到4000多噸,現在只有兩千多噸,減少了一半左右。
原因二:市場本地菜供給只占約三成
記者還了解到,一直以來,周谷堆市場70%以上的蔬菜都是依靠長途調運菜,“合肥的氣候和土壤不適合一些蔬菜的生長,要是遇到極端天氣,本地菜更加供應不上,加上品種太少,所以要從其他省份調運。”王萍表示,以往周谷堆市場專門劃分了本地菜專銷區,占總進場量的20%至30%,“這也是針對當地菜農的一種惠農措施,讓地產菜能夠賣出去。但現在是特殊時期,即使菜運過來了,市場需求量也不大。”此外,大圩、肥東、肥西等地的一些菜農是直接和農貿市場、商超、伙食配送單位以及商販對接,并不通過周谷堆市場,“所以他們受疫情影響較大,可能會產生蔬菜滯銷的情況。”
王萍說,目前部分企業和超市對蔬菜的需求量最大,“可以呼吁企業和商超去基地調運蔬菜,解決菜農的難題,如果政府部門有出臺措施,我們會積極響應號召。”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韓誠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