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月13日,我省第四批援鄂醫療隊員乘專機飛赴武漢。274人,274個行李箱,里面有女兒連夜畫給媽媽的手抄報、有愛人放進的清熱解毒的菊花茶、有同事塞進的緊缺的醫用口罩、有醫院準備的醫療物資……行李箱里裝滿了親人和醫院的囑托和思念,愿他們早日平安歸來。
最“有愛”的行李箱:愛人把衣服剪短塞進行李箱
姬麗莎是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內分泌科的護士,昨天晚上接到電話通知后,她的愛人和婆婆就開始幫忙收拾行李,一直忙活到夜里兩三點。
“家里人擔心換洗的衣服不夠,把他們的衣服都‘捐’給我了。”姬麗莎說,他愛人甚至把自己的秋衣、秋褲剪到合適的長度,塞進了她的行李箱。除此之外,她還帶了很多夏天的T恤,“短袖的衣服可以穿在防護服里,因為防護服里面比較悶熱,另外也方便脫洗。”
為了多帶一些東西,婆婆幫姬麗莎把行李箱里的物品收拾得整整齊齊。由于她容易皮膚過敏,怕到武漢沒時間去買藥,家人還往里面塞了一些常用的藥品。 “我家里有兩個寶寶,一個六歲、一個兩歲,他們都很支持我。”姬麗莎說。
臨行前,姬麗莎的愛人還在幫她打包行李,紙箱里裝著成人尿不濕、口罩、鞋子等生活和防護用品。為什么給她帶那么多衣服?面對記者的提問,姬麗莎的愛人說,“在那邊工作估計挺辛苦的,多帶點方便她換洗。”
最“暖心”的行李箱:9歲女兒深夜畫畫送給媽媽
在送行的隊伍中,身穿藍色衣服的小女孩顯得格外顯眼。昨天晚上,她連夜畫了一幅手抄報,放進了媽媽的行李箱。
“孩子上四年級了,昨晚聽說我要去武漢支援,非要給我畫一幅手抄報,畫到了夜里12點。”
劉凱的女兒對記者說,“我媽媽是英雄媽媽,希望媽媽能平平安安回到家里。”
其實,這是46歲的劉凱第二次走向抗疫一線。2003年,在安徽省立醫院感染科工作的劉凱主動請纓,在發熱門診待了整整32天,出來后得了尿路感染。“上廁所就要浪費一套防護服,當時不敢多喝水,七八個小時才上一次廁所。”劉凱說。
如今,劉凱在中國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醫院)南區門診部工作,看到武漢的疫情,她再次寫下了“請戰書”。“我是一名老黨員,又有抗擊非典的經驗,我去不但能上前線,還能給年輕的孩子們做指導。”劉凱說。
除了女兒的畫之外,劉凱的愛人把暖寶寶和一包包裝好的菊花放進了她的行李箱。“他怕在那邊工作負荷太大了我會上火,菊花能清熱解毒。放暖寶寶是因為住在酒店不能開中央空調,怕夜里太冷。”
“我的行李箱里裝得滿滿當當,里面都是家人的愛,醫院的愛。”劉凱笑著說,除了醫院給他們準備的醫用口罩、防護服、鞋套等防護用品外,科室還給她們準備了牙膏、牙刷、雨傘、棉簽等日常生活用品。
最“貼心”的行李箱:醫院、科室備齊防護用品
一次性口罩、外科口罩、N95口罩、隔離衣、手術衣、防護衣、鞋套……對于奔赴前線的抗疫醫療隊隊員來說,這些防護用品都是保護他們生命的“屏障”。由于武漢防護用品比較緊缺,中國科大附一院給137位隊員準備了足夠的“彈藥”。這些物資雖然沒有裝進他們的行李箱,隨時給隊員們提供保障。
隨隊而行的還有援助武漢的物資,除了防護服、口罩等醫療用品外,還有一些常用的醫療設備,如人工肺、呼吸機(有創、無創)、除顫儀、監護儀等。
中國科大附一院(南區)神經外科護士長靳玉萍表示,他們科室有4個護士去武漢支援,“聽說那邊比較冷,我們護理部和科室的大家庭接到通知后,連夜梳理物品清單,給她們準備了羽絨服、拖鞋、電熱毯,還帶了榨菜、方便面等食品。希望她們在那邊都能好好的工作,早日完成任務,平安歸來。”
方萍 劉娟 李軍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王從啟
特別聲明:
本文由大皖新聞客戶端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本欄目常年法律顧問: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陳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