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民在街頭排隊領取口罩的圖片上了熱搜。原來,排在隊伍中的幾位上海市民與他人都保持了足夠的距離,這讓網民感到很新鮮。
而2月9日和10日,記者探訪合肥市一家超市和網上銷售取菜點時發現,雖然超市實行了限流措施,但是門口還是排起了長隊。不過,記者看到,在長長的隊伍中,合肥市民已在自覺互相保持1米左右的距離。
探訪一:超市限流,收銀員用筆點擊顯示屏
時間:2月9日上午8點 地點:“樂鮮傳奇”超市
2月9日上午8點左右,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望江西路與東至路交口附近的“樂鮮傳奇”超市。在超市門前,記者看到戴著口罩、手套的買菜人已在排隊等候。記者了解到,7點多的時候這里就排起了長隊,這家超市的微信公眾號在幾天前還發出同一時間段店內購物限流20名顧客的通知。
購物限流,消毒后才能進入
記者加入排隊的人群,等候進入超市。在幾天前,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這家超市購物時,超市并沒有對顧客采取任何限流或者消毒措施,只用廣播不停播放已對商品進行消毒、不會漲價等信息。“現在這樣也挺好的,之前去買菜有時候都擠不動,更加不安全。”同樣在排隊的居民李阿姨告訴記者,她留心了一下,超市物品價格并沒有什么起伏,只是一些商品需要早來購買,“上次我九點多來的,排骨都賣完了,牛肉也沒有化凍,我等不及,就走了,希望今天能夠買到排骨,孫子都念叨好幾天紅燒排骨了。”
記者注意到,所有排隊的人都戴著口罩,彼此之間保持了一定的距離,沒有出現扎堆現象。而在排隊等候的人群中,很多都自帶著小推車、塑料袋。超市的限流措施參照了銀行等服務類場所的做法,在超市入口處安排了專門人員維持秩序,每出來一個顧客,工作人員就讓在外等候的一名顧客進入,并提前對此人進行消毒、量體溫等工作。
物品較全,收銀員全副武裝
排了近20分鐘后,記者進入店內,超市工作人員先對記者的手套噴了消毒液,并用測溫儀對著記者手腕量了體溫,“35.9度,你可以進去了。”走進超市,記者看到蔬菜、水果類商品仍然像往常一樣豐富,超市工作人員正在緊張補貨。在超市冷凍商品區,記者看到,速凍水餃、湯圓類商品早已銷售殆盡,冷凍柜里一大半都是空的。不僅如此,方便面、面條類物品也所剩不多。
因為限流的緣故,排隊結賬的人明顯少了很多,更沒有出現人擠人的現象。兩個收銀臺的工作人員都戴著口罩、穿著藍色防護服在工作。“你帶袋子了吧?”收銀員問道。記者表示小推車在超市門口,一會自己把物品拿出去裝。記者觀察發現,超市一名收銀員用筆在點擊顯示屏,避免自己的手直接接觸。“你買這么多,三五天又不用出門了,這樣也是對的。”收銀員笑著說。
記者離開超市時,發現超市門口等候購物的顧客多了起來,雖然隊伍排得長了,但是大家基本上互相保持著一定的距離,并且沒有什么談話交流。
探訪二:網上銷售取菜點,隊伍排了200米
時間:2月10日上午10點
地點:合肥市習友路和宣云路交口西南側
取菜隊伍 從店門口蜿蜒兩百米
10日上午10點,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來到這家網店的取菜點,發現彎彎曲曲的隊伍從店門口排出來,沿著宣云路往北拐了一個彎,一直延續到接近習友路口了。粗略估計了一下,這條隊伍大概有200米長。記者有點不敢相信,詢問排在隊末的一個人,“這里排隊是取菜的嗎?”對方點了點頭。
不過,記者仔細觀察很快發現,在這條隊伍中每個人都和其他人保持著大約一米左右的距離。因此,盡管這個隊伍看起來很長,但人并沒有想象的那樣多。記者看到,拿到菜的市民,基本上都是手提肩扛滿負荷往外走。而前來取菜的市民不但都戴著口罩,有的人還戴著一次性手套。
裝菜物件 市民各顯神通
記者觀察發現,市民自帶裝菜的物件五花八門,籃子、塑料袋、手提袋、小推車、旅游包、三輪車,還有一位老大爺推著一輛童車前來取菜。一名姜姓中年男子介紹,現在氣溫不高,多買點回去也能多放幾天。“出來一趟是一趟,能多買點是一點。”
記者排隊時發現,整個隊伍的秩序良好,大家都很安靜。排在隊伍中的人以年輕人居多,大都低頭看著手機屏幕,看到前面的人挪動了,才下意識往前走兩步。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魏鑫鑫 趙明玉 攝影報道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