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1月27日,我省首批185名援鄂醫療隊隊員前往武漢,與當地醫護人員配合開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工作。幾天時間過去了,他們在武漢還好嗎?連日來,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記者連線了多位在安徽援鄂醫療隊隊員,聽他們講述抗疫一線的故事。
“安徽與武漢相臨,有困難當然要第一時間過來!”
安徽抗疫援鄂醫療隊員與患者對話,傳遞生命希望
講述者:安徽援鄂醫療隊隊員(中國科大附一院護士)王葉飛
日期:2020年1月30日
地點: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今天是第二天當值6病區前組的班次,還是負責兩個病危、兩個病重的患者。很欣慰的是,今天21床阿姨狀態好了很多,家里人前幾天給她送來了手機,她是我們重癥監護病區屈指可數能用手機了解到外面世界變化的病人,第一排解了清醒時的煩悶和孤單,第二能收到來自家人的關心和祝福。
昨天,她總是在不昏睡的時候看看新聞,我在給她護理時,她和我說了句,謝謝!
今天上午上完一輪藥物治療后,我們病區前組的窗臺透進了久違的陽光。來武漢第四天了,第一天看見太陽,阿姨的床位靠近窗戶,她自己也應該也感覺到了暖意,戴著加壓吸氧,阿姨看上去精神好了許多,也不那么喘了,咳嗽次數也不是很頻繁,但依然無法下床,只能床上活動。
我走近她準備記錄生命體征,阿姨主動和我說起話來:
“中科大附一院是哪里?”
哦,她是看見我隔離衣胸口上的字了,我們病區護理人員一半以上都是來自外院,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沒有人能認識對方,全靠衣服上的自我標識。
“在合肥,阿姨。”
“是安徽對嗎?我看見新聞了,支援了我們50個重癥護士的地方。”
“是的,我就是那五十分之一,我們都在這家醫院各個監護病區里。”
“武漢人民感謝你們!安徽人挑大梁了!”
“地圖上安徽與武漢相臨,有困難當然要第一時間過來!”
阿姨喊了我的名字:
“王葉飛!”
我的眼睛有點酸。
“對,是我。”
“你有沒有20歲?”
“我30多了!”
“不信,看不出來嘛!”
我笑了。
“我穿成這樣,您還能看出我的年紀嗎?”
“你不懂,年紀大小就看眼睛!”
阿姨真是風趣!
我怕她說話多會喘,讓她躺下。阿姨說:
“今天感覺真的不錯。”
于是,我站在床尾聽她說她的故事:
“你看看窗外,有沒有看見樹林和一條河?”
我轉頭看向窗外。
“對面小區樓頂有小房子的那個!”
“嗯,看見了!”
“那就是我媽媽的家!”
住在這里能望向媽媽家的方向,我想她的內心一定是充滿了對生的渴望和珍惜!
接著,阿姨開始說她生病后的故事。
元旦后咳嗽,自己大意了,拍了胸片當上呼吸道感染治療了一周。以前愛跳舞,今年因為生病年底單位活動也沒有參加。一周后咳嗽厲害,來到醫院拍了CT發現肺部有病灶才確診。
阿姨說她是一個幸運的人,1月10號確診后,來金銀潭醫院住進了病區最后一張床位,后來嚴重了1月15號來了重癥監護室。這兩天自己感覺又好了許多。
“謝謝你們,謝謝安徽人!”
“我們是醫務人員,救人是天職,阿姨。”
“你們什么時候回家?”
“你們都好了,我們就走了。”
“來到這里家人多擔心啊!”
我鼻子又酸了下,阿姨看不見我的樣子。
“來,我們一起合個影!”
“阿姨,我們工作不帶手機,都在外面統一存放,要出去吃飯休息才能用。”
“用我的手機拍!”
一個房間的隊友用阿姨的手機幫我們留了影。阿姨加了我微信,讓我出去加了好友再把照片發給我。
這珍貴的紀念啊!
今天沒有帶梳子好好給阿姨梳梳頭發。明天我夜班,一定帶上用品去給她好好地整理整理!
武漢天晴了!我想陰霾很快會褪去。
這是我走進武漢金銀潭重癥監護室的第三天。以后的每一天,一定都會越來越好。
方萍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葉曉 整理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