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在宣城市宣州區貍橋鎮和南京市高淳區磚墻鎮交界處附近的水陽江段,再現河中“挖寶潮”。12月14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在現場看到,近百名男女老少在江中挖寶,甚至有人拿著探測儀“尋寶”。
其實,早在2013年,這一河段就曾出現百人河中“挖寶”的場景,曾引起很大關注。2016年,“挖寶”場景又再現。文物專家分析,利益驅動是“挖寶潮”頻現的主要原因,也讓現場“挖寶人”手中的“寶貝”真假難辨。據記者了解,宣州區文物部門已到現場查看,并未發現有價值的文物,相關部門也到現場進行了勸阻。
用探測儀在河灘上“尋寶”
12月14日下午,在宣城市宣州區貍橋鎮和南京市高淳區磚墻鎮交界的處附近的水陽江畔,記者再次看到了2013年和2016年都曾出現過的江中挖寶的場景。
這一段江邊圩堤上停著不少電動車、三輪車,江邊有一片露出水面的河灘,遠遠就能看到河灘上有不少人,記者大略數了一下,有近百位男女老少。他們大部分人穿著長筒的膠鞋,拿著長鍬在河灘中挖著。一般兩個人或者幾個人合作挖一個坑,有人在下面挖,有人清理挖起來的泥土。有的坑較大的,還有人專門拿來竹子插在坑周邊,防止坍塌。
讓記者有些驚訝的是,“挖寶人”的工具除了長鍬、鐵棍,甚至還有類似金屬探測儀的工具。記者看到好幾位“挖寶人”拿著探測儀在河灘上“掃描”,儀器發出滴滴的聲音,一旦聲音有些異常,他們就會拿著鏟子挖一挖。
“挖寶潮”為何隔幾年就出現
其實早在2013年時,這一段水陽江就曾掀起了一股“挖寶潮”。當時,河道治理工程施工時,挖出了不少陶瓷器和碎片,引發附近村民、甚至相鄰江蘇南京的人來挖寶。引起了很多媒體的關注,文物部門也介入處理。2016年,這一河段又出現了“挖寶潮”。
為何三年過后,今年水陽江又現“挖寶潮”?一位居住在附近的文物愛好者告訴記者,今年的“挖寶潮”大約從半個月前開始出現,當時有人在河道清理工程運出的淤泥里發現了陶瓷器和銅錢,加上近期的干旱讓河床又露了出來,于是又引來了“挖寶人”。
但一位文物專家告訴記者,“挖寶潮”根本的原因還是利益驅動。在現場,有人告訴記者,聽說有人挖出的東西賣了幾萬塊,但只是聽說,并沒有真的見過。其實這樣的消息多年前就有流傳,但一直未獲證實。然而這似真似假的消息,成為一種“誘人”的因素。此外,記者確實在現場看到有人出錢收人們挖出的“寶貝”,但據記者觀察,一般最多幾百元。文物專家表示,確實有人出幾十或者幾百塊錢來收具有一定價值的陶瓷器或者碎片,這也是吸引人們前來“挖寶”的現實原因之一。
“寶貝”真假難辨 有人賭虧了
河灘上每一個挖寶坑邊,幾乎都放著一個桶,桶口蓋著衣服,是用來藏“寶貝”的。一位“挖寶人”可能以為記者是文物販子,向記者展示了他桶里的“寶貝”。記者看到了幾個陶瓷碗和一個小陶罐,看上去都比較完整。“罐子賣800塊錢,碗看年代和窯口,有的幾百塊,有的上千。”但記者在現場注意到,大部分的“挖寶人”都表示很難挖到一個完整的器物,不要說挖到很多個了。
看記者像在“尋寶”,一名男子從口袋里掏出幾個銅錢,“挖出來的,五銖錢。”文物專家表示,挖寶現場的器物最早可能是唐宋時期,應該不會有五銖錢,而且五銖錢并不值錢。
現場還上演了賭寶的戲碼。記者遇到兩位老人挖出了一個陶瓷器的一部分,吸引了幾位圍觀者。一名男子制止老人繼續挖,現場表示可以賭寶。最后有一名男子給了老人800元現金,自己下坑挖寶,但小心翼翼挖出來的卻只是一個殘片。賭寶男子后悔了,想要回那800塊錢,還引起了小糾紛。
“挖寶”河段曾深入清理發掘
據文物專家介紹,出現挖寶的水陽江段曾是古碼頭,附近也有宣州窯遺址,挖出的器物大部分是破損的殘片,有少部分的較完整陶瓷器,可能是古代碼頭運輸時掉落,部分可能是附近宣州窯碎片運到這邊來的堆積。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今天從宣州區文物所了解到,早在2013年出現挖寶情況后,文物部門就對現場進行了較為全面和深入的清理發掘,收集了上千件具有一定價值的陶瓷器和殘片。“現場應該很難再挖出什么有價值的文物了。”該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文物部門上周已經到進行了查看,并未發現有人挖出有價值的文物,會持續關注。
記者今天從宣州區貍橋鎮人民政府了解到,文化、水利、公安部門都到挖寶現場進行了勸阻。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曹慶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