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我做了兩期,一次捐書,一次出書,我很感謝。我跟《新安晚報》淵源也比較長,第一期的時候就要稿子,我寫了一篇《馮驥才談文化》,好像是這個題目。我是跨界,當了24年記者,后來到攝影家協會主持工作,其實我是畫油畫的。我很感謝徽派這個欄目,我是浙江人,是奉化溪口的鄉賢,我10歲到安徽,60年在安徽。馮驥才第一次見我就說,小魚戲水,大魚潛底,我覺得說得非常好。我是小魚,徽派要到下面撈大魚。100期做下來樹立了豐碑,我感覺未來要向下面延伸。
安徽很多非遺傳人、很特別的工藝大師,是可以做的,黃山很多徽州的社會學者可以做。很多藝術家學者在下面做了很多踏踏實實的活動,一些大的文化活動,徽派也可以介入。深下去更有做頭,也許更有意思。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楠楠 李燕然 王從啟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