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近日,記者從肥西縣文化和旅游局獲悉,劉銘傳紀念館土建工程已基本完成,項目即將進入布展工程施工階段,擔任布展工程指導顧問的均為安徽省著名的清史及劉銘傳研究專家,以及安徽省文博界展覽方面權威專家。
劉銘傳紀念館位于肥西縣銘傳鄉啟明社區境內,占地31畝,共3層,建筑面積約6225平方米。紀念館三面環山,東北臨紅旗水庫,館前金河水逶迤流向西北角的劉銘傳故居紀念館;南面靠山,一層、二層依小山崗半嵌入山體,形成退臺。
紀念館整體建構符合生態系統與山地特征的建筑形制,引山納水,與周邊環境交相呼應,達到建筑與山水空間相映襯的意境。其設計理念以江淮民居建筑元素為主線,采用四水歸堂院落式布局,院落中央蓄水建臺,突出大陸、臺灣、肥西地圖形狀,設計劉銘傳雕像矗立肥西地形臺上,遙望臺灣,寄意兩岸一歸大統。同時,設計上以紀念館為中心,形成空間上與劉銘傳故居、臺灣、劉銘傳墓園的聯系,突出劉銘傳從出生到保衛臺灣、建設臺灣,以及逝世后歸葬大潛山的人生軌跡。
紀念館主體功能含展示、接待、學術報告及辦公、安保等,輔助功能為游客接待中心、休閑茶吧、簡餐、旅游商店、公廁等,展館展示以劉銘傳生平事跡和皖臺交流歷史文化淵源為主要內容,展示劉銘傳生平事跡和臺灣有史記載以來為臺灣做出特別貢獻的皖籍人士。
在國家4A級景區“銘傳故里”和海峽兩岸交流基地的規劃中,未來將以劉銘傳故居、劉銘傳墓園、劉銘傳紀念館和規劃中的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活動中心為核心,規劃面積約8.7平方公里,將景區周界規劃為臺灣寶島形狀,以周界為鐵路線,開通仿照劉銘傳在臺灣建成的中國第一條運營鐵路的旅游線路,利用區域內大潛山、二潛山、三潛山、小團山等山體資源,在區域上形成“一環四區”的規劃布局。同時,將打造一條包含諸多臺灣元素,并具有創意特色的“臺灣風情街”。
劉鳴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王吉祥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