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5月8日上午,由安慶市大觀區人民檢察院牽頭,大觀區法院、安慶市漁政、長航安慶公安分局等部門聯合開展的大觀區首例漁業違法生態補償魚苗投放活動,在安慶漁港碼頭舉行,共放流魚苗3558公斤,價值45550元。
1981年出生的唐某,是宣城市宣州區水陽鎮人,他與年長2歲的的同鄉劉某都是船員。
2017年5月8日19時許,在長江禁漁期內,唐某與劉某為改善伙食駕駛小船至長江干線東流1號紅?。ū卑叮┧蜻M行非法捕撈,由劉某駕駛船只,唐某負責使用電捕魚器進行捕魚,至當晚19時40分左右被公安機關查獲,現場扣押了二人使用的捕魚工具和捕獲的水產品,共計捕魚14公斤。
后經鑒定,唐某、劉某當日捕獲的水產品價值人民幣522元,所使用的捕魚工具為電捕工具,屬于禁用的漁具漁法,其行為降低了長江生物多樣性、破壞長江生態、威脅瀕危保護動物江豚和國家保護魚種生存及魚群繁衍的生態風險,從將長江大保護放在第一位、維護長江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角度來考慮,需放流魚苗34.5萬尾,或賠償用于長江生物多樣性和水生生物資源費用45550元。
2018年7月12日,大觀區人民檢察院以被告人唐某、劉某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向大觀區人民法院提起公訴。
2018年9月25日,安慶市大觀區法院對被告人唐某、劉某做出了刑事附帶民事判決。因犯非法捕撈水產品罪,被告人唐某、劉某均被判拘役4個月、緩刑6個月;支付由他們的違法行為造成的長江水生資源生態環境損害的修復費用折合45550元,或放流魚苗34.5萬尾。
被告人唐某、劉某對公訴機關指控的罪名與實事無異議,當庭表示自愿認罪,對刑事附帶民事訴訟部分亦無異議,當庭表示同意賠償用于生態環境修復。
據大觀區檢察院的張瓊表示,既對破壞生態者打擊懲罰,又跟進監督,確保受損的生態環境得以修復,努力實現刑事處罰與環境修復的有機結合,起到了“非法捕撈必究、資源損害要賠”的警示效果。
項順平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六喬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