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期,熾熱的陽光透過晨霧,穿透樹葉的縫隙,我背上行囊出發,胸懷振興鄉村的熱忱,來到“徽州故里”、中國民主法治示范村、績溪縣瀛洲鎮仁里村和龍川村,探索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治理的可行路徑。
千年仁里 里仁為美
千年古村仁里,源出著名經典《論語》中的“里仁為美”,位于績溪縣東南3公里。青磚灰瓦的徽派建筑倚水而立,布滿青苔的石板路蘊藏歲月痕跡,不辜負仁里村云煙如墨的俊麗風光。團隊成員深度調研村史館,了解到仁里村借力青山綠水助推鄉村振興的有效舉措。身處其間,一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壯美畫卷在我眼前徐圖展開。
仁里之美,不僅在景,更在人。仁里村通過樹立正面榜樣,評選表揚五好家庭、思想道德模范家庭,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村民整體素質。通過“大喇叭”廣播、普法文化墻等形式,加強普法宣傳,以村民喜聞樂見形式,讓普法學法走入千萬尋常百姓家,深入空巢老幼群體生活中。近年來仁里相繼獲評中國特色村、中國傳統村落、中國最美休閑鄉村等美譽。
服務團師生在仁里村村史館實地調研 宣文昕攝
文化是生命的花朵,也是治理的推力器。仁里村著力以文興業、以文惠民、以文鑄村,給每戶村民發送《仁里村志》《千年仁里》,利用村史圖書固化優秀文化,巧用家風家訓促進鄉風文明。
“四和”源頭 法安天下
一直以來,底蘊深厚的徽文化使我心馳神往,績溪縣龍川村文風繁榮、人才薈萃,是徽州出名的“進士村”,近年來相繼獲評中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國首批傳統村落和國家森林鄉村,胡氏宗祠、“奕世尚書坊”相繼獲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馳名天下。
綜合運用“情理法”強化基層治理,打造三治融合模式,“實踐性、創新性、獨特性”是龍川村基層治理的優勢所在。鄉村文化是鄉村治理之魂,是鄉村振興的重點。和諧、和美、和順、和鳴的“四和”,成為龍川胡氏歷代經世治家法寶,也成為當今和諧社會的表征。龍川村將“四和”理念融入基層治理,注重家風傳承創新,胡氏家訓歷久彌新,鞏固家風家訓引領工程,利用家族文化解決問題,為鄉村“德治”建設提供理據。
調研團隊在龍川村村“兩委”展開座談交流 宣文昕攝
龍川村基層黨員干部主動宣傳家訓族規,率先垂范,將胡氏家訓懸掛在客廳,時時警示自己,規范一言一行。另一方面,通過培養法律明白人,帶頭學法、尊法、守法、用法,宣傳法律積極影響,營造治理法治氣氛:在村莊建設憲法主題園、法制巷、法治文化廣場、法治格言長廊、法治故事水廊等設施;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將村兩委班子成員、村民組長、老村干、退休教師、人民調解員等培養成法律明白人;組織開展“法治家庭”評選活動;寓教于樂,利用村民喜聞樂見方式,法治腰鼓隊建設,讓人耳目一新;組織評比“十星”清潔戶、“五好”家庭,推動法治觀念融入村民生活,激勵、調動村民共建美好家園的主動性。
基層和諧 自治為基
無論是仁里村還是龍川村,在實踐過程中,最令我感觸的是無數新老鄉賢:德高望重、有影響力的“五老”成為鄰里間糾紛的調解主體;身處外地而心系鄉土的新鄉賢們紛紛致力“先富帶后富”。村委會一班人與村民共生長,彼此有深厚的情感基礎,情感紐帶成為鄉村治理的重要依托。將法律法規的嚴肅性與人文關懷的親和性有機結合,真正掌握一線村民信息,融情理于法,解開千千結。從村民切身利益出發考慮問題,思想上高度重視,方式上靈活變通。從日常生活入手,與村民將心比心,才有說服力;講究語言技巧,循序漸入引導,展現親和力。
實踐團隊在全國重點文保單位“奕世尚書坊”展開實地調研 宣文昕攝
在實踐中,我更感悟到基層干部身上的活力與干勁,不少年輕人放棄城市的安逸生活,主動要求扎根基層,把人生最美好的年華奉獻給鄉村基層,把解決人民群眾的問題矛盾當成頭等大事,為人民群眾謀福祉,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這次深入基層調查,也使我們有機會了解鄉村建設實況,既領略到“徽州故里”的深厚文化底蘊,樸實無華的古村民風,更切身感知中國式的鄉村治理底蘊,充分煥發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的力量,實現情理法的創新運用,“徽州故里”的優秀地域文化越來越成為助推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利器。
(合肥工業大學文法學院 何燁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