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這是我們倆共同作出的決定,很簡單,就是想讓有限的生命活出無限的精彩,多做點貢獻?!?5歲的廖勝元是合肥一名公交車駕駛員,這一職業也被譽為“城市擺渡人”。為了傳遞愛與溫暖,他和妻子王學芳簽下了“生命之約”,決定捐獻遺體,成為“生命擺渡人”,為有需要的人帶去生的希望。2025年1月2日,說起這一決定,夫妻二人異口同聲:“不后悔!”
廖勝元和妻子王學芳
夫妻共同簽下“生命之約”,捐獻遺體傳遞愛心
1月2日,大皖新聞記者來到了這對“愛心夫妻”的家里,屋內干凈整潔,桌上擺放著鮮花與綠植,無不透著主人對生活的熱愛。說起成為遺體捐獻志愿者,廖勝元打開了話匣子。他是合肥公交集團第三巴士公司的一名駕駛員,妻子和身邊同事經常無償獻血,耳濡目染間,對公益事業有了新的認識。在進一步了解的過程中,他得知有人捐獻遺體為醫學研究做貢獻,便萌生了同樣的想法。他回來跟妻子一說,沒想到對方并未感到驚訝,反而是大力支持,甚至也愿意成為“同路人”。
就這樣,兩人一拍即合,隨后主動聯系相關的志愿者隊伍,2022年7月,夫妻倆正式簽下協議,登記成為遺體捐獻志愿者,百年之后將捐獻遺體,造福社會。
對于52歲的王學芳而言,“樂于助人”“見義勇為”這些標簽,已經伴隨她十多年。因為一次看新聞得知獻血的重要意義后,她主動找到獻血點擼起袖子獻血,這一堅持就是十多年。還有一次,她遇到有人落水,毫不猶豫跳水施救。在她看來,幫助別人,并非總是“舍”,其實是“得”,因為能收獲快樂與安心,讓自己更好地面對生活。
夫妻二人登記成為遺體捐獻志愿者
熱愛生活,希望幫助更多人看到世界的美好
談到生活,廖勝元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他向記者介紹,他和妻子都常常笑稱,對方是自己打著燈籠找到的伴侶,一直互敬互愛,熱愛生活,也熱愛工作。作為一名公交車駕駛員,他十年如一日,在合肥蜀山區和肥西縣城來回穿梭,雖然每天重復固定的路線,但他從不覺得枯燥,因為坐車的人不同,路邊的風景也不同,車內每天有不同人在聊著家長里短,車外的變化也是日新月異。他既是“擺渡人”,將乘客平安送達目的地;也是“見證人”,見證著城市的快速發展,他很享受這種充滿生機與希望的祥和氛圍。
廖勝元說,對于這種生活狀態,他感到很知足,而決定捐獻遺體,一方面是為了回報社會,傳遞正能量,另一方面也正是希望用血肉之軀點亮生命之光,讓更多有需要的人能重新看到這美好的世界,享受世界的美好,在平凡的生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夫妻攜手簽下“生命之約”,延續生命的精彩,在不少人眼中,這是大愛的體現,但王學芳總是低調地說:“沒什么,就是平常的一件小事?!彼嬖V記者,她從未刻意去將這一舉動定義為“義舉”“壯舉”,也不會去多想這么做背后的不凡意義,只覺得和自己堅持了許久的無償獻血一樣,就是在獻愛心,力所能及地去幫助他人,是在平常的生活中做出的平凡的決定。
夫妻倆獲得的各種榮譽證書
參與者越來越多,希望大家攜手發現美、傳遞愛
捐獻遺體,最難過的還是思想觀念這一關。廖勝元向記者介紹,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人忌談生死,甚至對“遺體”兩個字都感到忌諱。起初,他和妻子決定簽協議時,也擔心家人,尤其是父母的反對,不料年過八旬的老父親在聽他們吐露心聲后,也表達了理解。當時正上高中的女兒或許還不能完全理解他們這么做的意義,但也未反對。身邊還有同事得知此事后,也向他詳細打聽,有人更是直接表達了效仿的意愿,這讓他們感到欣慰。
更令夫妻二人感到高興的是,近年來,他們的志愿者隊伍在不斷壯大,一些人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轉變,從不理解轉變為理解,有人從旁觀者轉變為參與者,參與者也從個別人轉變為不少人,“我認為這不僅僅是個人思想觀念轉變的體現,更是社會風氣轉變的生動寫照,我相信會有更多人參與進來?!绷蝿僭f道。
如今王學芳已經退休,有更多閑暇時光來享受生活,她直言,登記捐獻遺體后,沒有了后顧之憂,她和丈夫都感到更加輕松,能夠更加放松、從容、坦然地面對生活、生死,用更樂觀與積極向上的心態迎接每一天。
回首剛剛過去的一年,廖勝元仍舊總結為“順順利利,知足滿足”,父母身體健康,女兒上了大學,夫妻二人各有所為,相濡以沫,平淡中有甜蜜。展望嶄新的2025年,夫妻倆表示,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他們的志愿者隊伍,共同發現美、傳遞愛,互幫互助,溫暖更多人。
大皖新聞記者 韓喻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