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三千多位不同學科老師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走進考場,閉卷答題,參加每月一次的“賽解題”活動。日前,蚌埠市教育局官方微信發布了該市高三教師“賽解題”(高三數學理科)成績。有網友注意到,在這次考試中,有老師取得了超過140分的高分,同時也有多所局屬高中和民辦高中的老師考試的平均分成績未達到及格分數。
如果老師都考不及格,那怎么教導學生呢? 老師的試卷和學生試卷是一樣的嗎?“賽解題”是提升教師教學水平的方式嗎?帶著這些疑問,記者進行了調查。
八所高中平均分未及格
記者了解到,此次蚌埠市教育局官方微信公布的“賽解題”是蚌埠市教育局從2019年2月推進的教師崗位研修活動之一,目前已經實施近兩年,共包括賽上課、賽命題、賽解題、賽成績四項。
在蚌埠市教育局關于開展以“四賽”為主要內容的教師崗位研修活動實施方案中,記者看到賽解題是指按照小學畢業考、中考、高考的試卷內容和難度,統一測試,重點考察教師課程標準的把握和所任學段所任學科的解題能力。
在2020年12月的那場考試中,蚌埠全市高三所有學科1127名教師及初中物理、道德與法治、生物學科的1155名教師和小學英語學科的1160名教師利用周末休息時間,走進考場,閉卷答題,參加每月一次的“賽解題”活動。記者注意到,在已公布的蚌埠高中教師“賽解題”集中考試成績排名(高三數學理科)中,五河縣平均分117.79分位列第一,第二名懷遠縣以97.18排名第二。此外,在局屬高中和民辦高中排名中,蚌埠九中和北大培文蚌埠實驗學校分別以107.75分和129分位列首位。在教師個人排名中,來自五河縣一中的王兆臣老師以141.5的成績位居榜首。
不過如網友所注意到的那樣,蚌埠五中、蚌埠三中等八所學校,在此次數學科目考試中的平均分都低于90分。“對于150分的考卷來說,這相當于不及格了,這讓學生和家長怎么看?”有網友問。
考卷由命題組來出 難度略高
記者了解到,以“四賽”為主要內容的教師崗位研修活動是蚌埠教育的創新舉措。1月13日上午,蚌埠市教育局黨委委員、總督學段元麗對此作出了解讀,她介紹四賽背后的價值很廣泛,也聚焦在崗位研修本身,“之前的培訓老師會脫崗集中到某個地方培訓多長時間,頒發證書,但‘四賽’中老師是不脫崗的,仍然在教學崗位上,比賽內容都是和平常的工作息息相關。”段元麗說。
據了解,2019年參與考試老師年齡要求是,男性五十周歲以下,女性四十七周歲以下。2020年,年齡要求則統一為五十周歲以下,高三老師不受年齡限制,全部參加考試。
誰來出題?誰來組織他們考試呢?
段元麗解釋,解題環節,教育部門會組織相關資質的老師,高校的教授組成命題小組,然后在紀檢所的監督之下封閉式出題,直到考試開始,出題老師再出來。不過她介紹,題目難度和學生平時寫的卷子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是公布出題范圍的,比如近五年的高考全國一卷二卷,有時候是組織專家出原創題目,“難度這塊,比如高中會比平時略高一些。”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賽解題要求老師研究高中考試說明和近幾年高考命題方向,通過老師親臨考場自己做一遍,是對他自己教學的促進。“自己去研究,自己去熟練,自己去掌握,做題的過程中事非經過不知難,解題的過程中會有學生的思維,換位思考。”通過這種感悟,親身經歷過以后,他再反過來指導學生做題的時候就會更加的精準。包括下一步怎么布置作業,怎么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蚌埠田家炳中學舉行高三教師崗位研修賽解題比賽(圖片來源:蚌埠市教育局官網)
綜合考量落腳點還在學生
有網友表示,只把考試成績作為衡量一個老師的教學水平和能力的標準顯然是不合適的。蚌埠市教育局相關人士表示,他們在相應考核中已經做了通盤的考慮。在“四賽”中,有一項就是“賽成績”,即以所任學科期末質量監測學生學業成績為依據,重點考察教師的教學業績。
“這就避免了一些老師,特別是一些年輕老師為了成績、比賽和榮譽,他就聚焦項目本身,自己該做的正常的教學反而疏忽了。”段元麗介紹,這些考核的目的既要讓老師關注自己的業務提升,又要關注自己所承擔的教學任務,引導老師多學習,多鉆研,最終落腳點還是學生身上,“最終檢驗我們的教學質量,這是最根本的。”
段元麗說,教師業務水平的提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通過這個活動讓老師在意識上樹立提升教育的意識。“作為一個老師,要教學生一碗水,你不僅要有一桶水,還要長流水。”此外,教育部門在培養培訓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如師徒結對,要求學校對教師做一些培養,當地教育部門也按照省和市的要求進行三級培訓。幫助青年教師通過各種比賽,爭取做學科帶頭人,“四賽”和教壇新星的榮譽掛鉤。“有些年輕的老師在四賽中成績比較突出,直接授予教壇新星,年紀大的或者單科的就授予學科名師。”
未及格也要面臨補考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考核的目的本身在于提升老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對于考試成績不佳的情況,是否也有相應的提升措施?記者看到,實施方法也做了相應規定——因病、因事未參加“賽解題”考試或考試成績未合格教師,在學年末參加一次復考,復考成績仍沒有合格的,成績反饋給所在學校,由學校督促改進提高。
對于成績的公布,當地教育部門還是以正面為主,公布的是前十名的老師,對老師是一種表揚,一種褒獎,“對于成績比較差的老師我們只是反饋給校長,內部掌握,因為畢竟一次考試雖然能夠表現這一段時間老師的業務能力,能夠反映出一些問題,不能因為一次考試定終身,來對老師進行定論性的評價。”段元麗說。
段元麗認為,教育部門的目的并不是想讓老師考得不好,讓大家知道老師成績不優秀。“這次沒考好不要緊,再考一次,這個就像一個緊箍咒一樣,要把工作重視起來。”在活動開展之初,也有很多老師感到不理解,認為自己工作這么忙,哪有時間去考試。段元麗介紹,隨著各項工作不斷推進督查,全員參與,這些手段主要也是達到激勵的作用。結合教師系統的人事制度改革,校管校聘,通過學校綜合的對老師進行評價,讓一些優秀的老師擔任更重要的工作,綜合發力。
陳秋莉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陳牧
特別聲明:
本文由大皖新聞客戶端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本欄目常年法律顧問: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陳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