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20年前,家住河南鄭州的王曉軍(化名)大學畢業后,被分配到一家化學研究所工作,自認為懂 技術的他感覺社會不公,一時沖動犯下命案。案發后,王曉軍亡命天涯,最終在蕪湖市一座立交橋下落腳。他白天開荒種菜、飼養家禽,夜晚拾荒或替人擺攤,有時還會跑到街頭蹭流量上網。不過,出來混總要還的。王曉軍的城市版“荒野求生術”最終被警方識破,等待他的將是法律的嚴懲。
特警搜尋三天三夜 擒獲命案嫌犯
今年11月初,蕪湖特警支隊三大隊通過研判,發現20年前河南鄭州一起命案的在逃嫌疑人王曉軍可能已落戶蕪湖。經過偵查,警方確定了王曉軍在蕪湖的生活區域,并掌握了其主要活動軌跡。于是, 三大隊教導員孫炅坤、副大隊長吳亞江帶領特警孫捷等5人,開始在蕪湖街頭摸排。 經過反復對比分析,追逃特警們發現犯罪嫌疑人晝伏夜出,活動路線不固定,而且反偵察能力較強。在蕪湖步行街、安師大周邊各個小巷,在萬達廣場、濱江公園附近各個廢品回收點,在城區大大小小的城中村,特警們一遍又一遍地搜尋嫌疑人蹤跡。 一天深夜,一名特警拖著疲憊的身軀說: “腿都僵了,還是算了吧,以后總會抓到的。”孫炅坤卻說:“嫌疑人涉命案20年,一旦聽到風吹草動就知道我們在抓他,外逃的可能性更大。 你們累的時候,就看看街頭這萬家燈火……我們一定能抓到他,這也是我們的責任!” 就這樣,特警們用最原始的偵查手段,開展地毯式搜查。經過三天三夜的細致摸排、蹲守, 他們終于成功將犯罪嫌疑人擒獲。
“拾荒老人” 實際年齡只有47歲
11月6日凌晨,在蕪湖市大潤發超市附近 一個小巷子里,一名騎著改裝電動三輪車的“老 年男子”正準備像往常一樣去撿破爛。正當該男子騎車駛出巷口時,早已等候多時的蕪湖特警支隊三大隊特警迅速行動,成功將該男子控制住。 “你們要干什么?放開我!”面對突然出現的警察,這個“老年男子”一邊掙扎,一邊大喊。 “20 年了,該有一個交代了!”聽到抓捕特警的 這句話,他立即停止了反抗。他伸出雙手,平靜 地戴上了冰冷的手銬。 此人就是王曉軍,他對自己20年前犯下的命案供認不諱。面對特警,王曉軍說:“當年的事我不想多說,反正有這一天。”此時,特警們才發現,眼前這個渾身臟兮兮的“老人”實際年齡只有47歲,他皮膚黝黑、眼窩深陷,眼角泛起了淚花。
20年前殺害一同事 開始逃亡生涯
面對警方的審訊,一個城市版“荒野求生”的高智商殺人嫌犯漸漸變得清晰起來。 一位辦案特警說,王曉軍看上去就像一個撿破爛的老人。如果不是親身經歷, 他根本想不到,王曉軍竟然是一個殺人后潛逃長達20年的網上逃犯。 王曉軍上個世紀90年代畢業于某名牌大學,后被分配到鄭州某化學研究所工作。自認為高材生的他,每月工資才拿100多元,感覺社會對他不公平。 27歲那年,王曉軍因為工作上的事和一名同事發生糾紛,一時沖動犯下命案。 案發后,王曉軍猶如人間蒸發,開始了逃亡生涯。他先是逃到云南,后來逃到浙江,發現在大城市無法生存。輾轉多地后, 他扒火車來到了蕪湖。
立交橋下開荒種菜 殺狗改善生活
在蕪湖郊區,王曉軍發現一座立交橋下荒草叢生,鮮有人光顧。于是,他就在橋下搭建了簡易棚戶。 解決住宿問題后,王曉軍利用早年學過的知識,私自接通公共電路,解決了用電問題。一次替人擺地攤,他發現攤主居然是河南老鄉,于是花言巧語騙取了老鄉的信任,用其身份證辦了電話卡。他有時還會到街頭蹭WiFi上網,解決精神需求。 白天王曉軍以“橋下根據地”為家,開荒種菜,飼養家禽,收養流浪狗。一旦覺得生活太苦,他會宰殺一條流浪狗改善生活。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會騎上三輪車,到 一些小區撿破爛。他認為能賣錢的東西, 就存放在一些老舊小區廢棄的房子里,方便集中后變賣。11月9日,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從蕪湖特警支隊三大隊獲悉,王曉軍落網當晚,案件已移交給鄭州警方。相信,20年前王曉軍犯下的命案也將大白于天下。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 記者 孫芮 警方供圖
特別聲明:
本文由大皖新聞客戶端獨家出品,不在新安晚報版權授權范圍之內。未經特別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本欄目常年法律顧問:安徽天禾律師事務所 陳軍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