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失蹤20 年、戶口已被注銷的定遠人劉興德,近日突然“復活”了。“他失蹤了整整20 年,他的父親雙眼都瞎了,還一直在找他。結果都絕望了,只能認定人已經死亡了,戶口也注銷了。”劉興德的親屬韋女士說,劉興德失蹤整20 年后,突然被蚌埠救助站找到了。1 月10 日,劉興德在救助站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回到了老家定遠縣倉鎮鎮楊湖村。雙目失明的老父緊緊抱著兒子,泣不成聲。
劉登文抱著兒子大哭起來。
A 四歲時突發高燒不怎么記得住事情
高燒之后,劉興德就不怎么記得住事情,也不怎么認得人了,只認得家里的幾個人。
韋女士說,劉興德一家住在滁州市定遠縣倉鎮鎮的楊湖村,劉興德從小就很苦,四歲的時候,發了一次高燒。“他高燒退了之后,腦子就不太靈光,醫生說,這是腦炎引起的。”韋女士說,從此以后,劉興德就不怎么記得住事情,也不怎么認得人了,只認得家里的幾個人。
劉興德的父親劉登文和母親涂新秀就在家里務農,把孩子們拉扯大。不幸的是,有一次,劉登文在放鞭炮的時候,被炸瞎了雙眼。父親的不幸遭遇,讓貧寒的家更加雪上加霜。
劉興德的一個叔叔非常擔心劉登文一家人的未來,于是提出帶劉興德到南京打工,至少能掙點錢補貼家用。于是,1999年,劉興德跟著叔叔來到南京,一起做工程。這個年輕人雖然腦子不太清楚,可他遇到什么事情都面帶微笑,工友們也很樂意帶他干活。
B 在外打工時失蹤 之后就被注銷戶口
他的父母找到最后,認為兒子可能不在人世了,之后劉興德就被認定死亡,戶口也被注銷。
可誰知,在1999 年年底的時候,意外出現了。“那天他做完活出去散步,結果過了很長時間,他叔叔都沒有等到他回工地。他叔叔當時都快瘋了,把周圍的角落都找遍了,就是找不到。”韋女士說,在定遠老家的劉登文和涂新秀知道這事后,差點癱在地上,他們連夜趕到了南京,大街小巷地找人、貼尋人廣告,都無濟于事。那年,劉興德30 歲。
劉興德在蚌埠救助站工作人員的幫助下和家人視頻通話。
韋女士說,劉興德的雙親每日都在念叨著兒子,他們四處尋找兒子,都找得絕望了。兒子本來腦子就不太靈光,怎么能夠照顧好自己呢?劉登文找到最后,認為孩子可能不在人世了。所以,在后期,劉興德被認定死亡,戶口也被注銷了。
然而,20 年后,一個奇跡出現了。
C “贛救十六”是誰? 救助站幫他查身份
一個50歲左右的男子一直在江西贛州流浪,他在贛州救助站生活了三四年,被稱為“贛救十六”。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記者從蚌埠市救助站北斗星工作室獲悉,近期,他們接到江西贛州救助站的一個求助,說有一個男子疑似安徽蚌埠附近的人。原來,一個50 歲左右的男子一直在江西贛州流浪,他在江西贛州救助站生活了三四年,一直被稱為“贛救十六”。
贛州救助站通過他偶爾發出的口音甄別疑似安徽人,通過跨省救助工作甄別聯動機制,2018 年12 月27 日,贛州救助站把“贛救十六”送到蚌埠救助站的北斗星尋親工作室。剛入站時,工作人員詢問他姓名,他就答“贛救十六”,或者只是微笑不說話,尋親工作陷入困境。
工作室的陳喬云老師介紹,謎一樣的“贛救十六”到底家住哪里?他們多次詢問,仔細聽“ 贛救十六”的口音。終于,“贛救十六”說出了一個姓名和村莊。得到這些線索后,工作人員立即搜索查詢,并與疑似戶籍地核實,終于電話中傳來好消息,“贛救十六”與定遠倉鎮某村一失蹤二十年的村民信息十分相似。這名“贛救十六”極有可能就是劉登文和涂新秀夫妻一直在苦苦尋找的兒子劉興德。
D 失蹤20年后視頻中他認出母親
視頻通話中,涂新秀看到兒子后一眼就認了出來,而劉興德更是一口說出,“這是我媽媽。”
“當時,蚌埠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聯系到我們,我們簡直都不敢相信,以為他早就不在人世了,戶口都因‘死亡’被注銷了。”韋女士說。
陳喬云介紹,她視頻聯系上了劉興德的父母劉登文和涂新秀。通過視頻,涂新秀看到失散二十年的兒子,一眼就認了出來并叫出了他的小名。更加奇跡的是,看到視頻上的涂新秀后,劉興德一口說出,“這是我媽媽。”
韋女士說,當時,雙目失明的劉登文激動得想立馬趕到蚌埠,隨即被家人勸住了。韋女士說,之后,由她陪著涂新秀一起來到蚌埠救助站。一看到那個面帶微笑的中年男子,涂新秀上前,顫巍巍地捧起男子的頭,發現他頭上有一塊疤。涂新秀又看男子的大腿,發現大腿上有一塊胎記。不用懷疑了,這就是失蹤了20 年的兒子。
“當時我們就想把他帶回去,蚌埠救助站的工作人員跟我們說,親子鑒定完成后,他們會送劉興德回鄉的。”韋女士說,經過親子鑒定,的確,“贛救十六”就是劉興德!
E 聽兒子叫“爸爸”失明老父泣不成聲
雙眼失明的劉登文看不到兒子模樣,可當聽到兒子喊一聲“爸爸”,他立即撲上去緊緊抱住,大哭起來。
1 月9 日,定遠下大雪了,在楊湖村,劉登文和涂新秀都忐忑不安地等待著,“路都被雪蓋住了,娃還能回來嗎?”劉興德的親屬們,也幾乎一夜都沒睡。
1 月10 日一大早,劉登文摸索著,幫助妻子把簡陋的屋子收拾了一下,老兩口特地準備了一面錦旗。他們出了門,發現很多村民們不約而同地冒著嚴寒聚集在屋子周圍。劉登文不愿回屋子,就在屋子外焦急地等著。
當天中午快12 點的時候,一輛小車沿著濕滑的路,往劉登文家開了過來。“來了來了。”幾位村民高興地喊著,朝小車奔跑過去。小車停穩后,穿戴一新的劉興德下了車。一位村民興奮地抓住他的胳膊說:“你還記得我嗎?20 年了呀。”劉興德茫然地微笑著,跟著村民一起,朝劉登文走過去。
雙眼失明的劉登文看不到兒子模樣,可是他聽到兒子叫他一聲“爸爸”,他撲上去緊緊抱住劉興德,大哭起來。老人雙眼沒有眼淚,可他的哭聲,讓周圍的人抹起了眼淚。二十年缺失的父子相處時光,仿佛這一刻都得到了彌補。
陳喬云回憶,劉興德一家很貧寒,劉登文老兩口都是靠低保過活。當救助站工作人員離開的時候,劉興德的母親一定要把一包糖塞在他們手里,讓救助站的人,一起分享別后重逢的甜蜜。
“這幾天,劉興德一直在家里,他父母親到哪里都把他帶著,生怕他再次消失了。”韋女士說,當地派出所已經著手在幫助劉興德重新辦理戶口和身份證。
1973年 劉興德四歲時一次發高燒,從此腦子就不太靈光。
1999年 劉興德跟隨叔叔去南京打工,有一天出去散步再也沒有回來。父母立即趕到南京四處尋找,絕望之余認為兒子已不在人世。
2018年12月27日 江西贛州救助站通過口音甄別,將一名叫“贛救十六”的男子送到蚌埠救助站。蚌埠救助站多方核實,確認“ 贛救十六”就是失蹤的劉興德。
2019年1月10日 蚌埠救助站工作人員將劉興德送回定遠老家。
新安晚報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向凱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