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近期,“胖都來”超市因與知名零售品牌“胖東來”名稱高度相似引發爭議,趙亮等明星錄制祝賀視頻后公開致歉。天眼查數據顯示,全國多地涌現出“胖西來”“胖南來”“胖東萊”等多個近似商標申請,山東、福建等地已出現以“胖東萊”命名的實體店鋪。這場商標搶注狂歡,暴露出商業競爭中亟待解決的深層癥結。
胖東來用二十余年打造的服務標桿,正遭遇“搭便車”式的集體圍獵。洛陽一茶葉商申請“胖東萊”商標主營茶葉,遼寧生鮮超市直接移植品牌名稱,這種寄生式經營策略實則是對創新成果的變相掠奪。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商標異議申請中,近四成涉及惡意搶注,原創品牌需要額外投入30%以上成本進行維權。這種系統性消耗正在侵蝕企業的創新動力。
當前商標注冊“申請在先”原則,在缺乏嚴格使用審查的情況下,淪為投機者的溫床。有人批量注冊“胖X來”系列商標待價而沽,有營銷公司專門搶注網紅品牌,這種將知識產權貨幣化的操作,本質是制度漏洞催生的套利游戲。更值得警惕的是,商標法第32條明確禁止損害他人在先權益,但實踐中“知名品牌”認定標準模糊,導致維權成本高企。
當沈陽的板面店掛出“胖東萊”招牌時,消費者認知已被悄然置換。這種“寄生營銷”不僅分流客戶群體,更破壞市場的信息對稱性。有電商平臺數據顯示,近似商標商品投訴中,65%涉及質量糾紛,品牌價值在無序模仿中持續耗散。明星祝賀事件更揭示出,這種寄生關系已形成從商標搶注到商業造假的完整灰產鏈條。
破解這一困局需要系統性變革:建立商標注冊與商業實體強關聯機制,引入“實際使用承諾”制度;完善知名品牌名錄與跨區域保護機制;提高惡意搶注的違法成本。唯有構建尊重創新的市場倫理,才能讓每個“胖東來”都能在公平競爭中綻放光彩。當投機者無利可圖之日,方是創新者全力奔跑之時。
大皖新聞記者 朱慶玲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