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2000萬粉絲的“表情包女孩”4歲網紅“瑤一瑤小肉包”一則視頻引發熱議。面對輿論,瑤一瑤的媽媽回應稱讓孩子摔打是為其成長,后致歉表示認識到錯誤。
孩子那肉嘟嘟的小臉蛋,配上古靈精怪的言行舉止,讓人忍不住想要在社交平臺上曬娃,和大家一同見證這份可愛。
可一旦這些內容收獲大量流量,隨之而來的便是可觀的利益誘惑。在流量變現的巨大誘惑面前,又有多少人能堅定地不為所動,不陷入逐利的漩渦呢?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很多家長看到了“萌娃視頻”的流量與市場,將孩子打造成網絡視頻里的“流量明星” ,使其生活、情感乃至隱私毫無保留地暴露在公眾視野之下。受商業利益驅使,部分父母或監護人將自家萌娃視為私有財產,沉迷“少年成名”的價值觀,在無意識間將孩子推至公眾視野,讓孩子的個性與成長遭到過度消費。
兒童成長階段極為敏感,他們真正需要的是關愛、自由與隱私,而非成為商業工具。盡管短視頻平臺給一些家庭帶來了豐厚收入,可背后隱藏的風險不容小覷。孩子過度曝光在網絡中,持續承受壓力,這極有可能對他們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還可能讓孩子過度依賴外界評價。
對此,家長和平臺理應承擔更多社會責任。針對網紅兒童視頻,要從頂層設計完善法律法規,提高監管水平,建立協同管理機制,設置清晰邊界,像限制視頻發布頻率、避免過度商業化、強化對未成年人的法律保護等。只有如此,才能在保障孩子權益的基礎上,平衡好娛樂性與道德責任,呵護孩子的身心健康。
兒童的網絡世界絕非博取眼球和流量的工具,他們應擁有自由純粹的童年。
大皖新聞見習記者 尚雅婷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