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在上海舉行的中國品牌日活動中,一大批顏值與實力兼具的國貨精品閃亮登場,既有沉淀著如歌時光的老字號,也有以先進科技立身的后起之秀。
安徽地方館突出展示了汽車首位產業、大黃山世界級休閑度假康養旅游目的地品牌建設成果;美好市集上,老鄉雞、耿福興、天方茶葉等老字號煥新亮相,“皖美”激蕩“國潮”。
每個品牌的成長,都有著篳路藍縷的創業故事,都詮釋著潮涌江淮、闊步挺進的品牌抱負。
講好創業故事、展示品牌形象、共鑄品牌價值,為品牌建設提供更有力的輿論支持,主流媒體應有擔當。
安徽日報社近日啟動實施“強省品牌計劃”,深度挖掘“與時代同行、與安徽共進”的品牌故事,著力提升安徽品牌知名度、美譽度。
安徽造,正當潮。
一
為什么要實施“強省品牌計劃”?
簡而言之,品牌建設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象征,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途徑。
當前,安徽發展處于厚積薄發、動能強勁、大有可為的上升期、關鍵期,正加快打造“三地一區”,奮力建設“七個強省”。
“強省品牌計劃”深度融入全省發展大局,聚焦“七個強省”建設的生動實踐,助力更多品牌與安徽發展同頻共振、開拓并進。
那些以敢于領先的雄心、把“非我所長”變成“最大增量”的品牌,那些以孜孜不倦的堅持、從“產業高端”邁向“價值高端”的品牌,那些以消費市場的活力滿滿、讓“幸福刻度”提升“民生溫度”的品牌,是安徽全面“強起來”最生動的注腳。
近年來,從創新驅動發展到強力推進質量品牌升級工程,從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到實施“精品安徽”品牌工程,安徽品牌成長的土壤日益豐沃,品牌建設的氛圍愈發濃厚。
截至目前,安徽共培育馳名商標342件,認定制造業高端品牌培育企業157個、“皖美”品牌示范企業541個、“食安安徽”品牌認證單位533個。
品牌建設已成為推動安徽高質量發展的有力支撐,汽車、食品、人工智能等領域一批“皖”字號品牌的美譽度和影響力不斷提高,受到國內外市場的青睞。
建設一流品牌,安徽足音鏗鏘;堅持品牌強省,還須持續發力。
“強省品牌計劃”積極響應省委、省政府戰略部署,為安徽品牌建設注入更加優質的傳播資源、貢獻更加精彩的創意策劃、提供更加專業的綜合服務,助力更多安徽品牌“出圈”“出彩”。
二
品牌,是有故事的。前行中的每一個足印,都是跳動著的美麗音符;每一個品牌背后都演繹著激情澎湃的故事,與時代交相輝映。
品牌的故事需要精彩講述。企業品牌、區域品牌、行業品牌競相涌現,老字號品牌、非遺品牌、國潮品牌各展風采,千“品”競秀背后,品牌建設既是“承載者”,也是“助推器”。
品牌的核心在于生產與消費之間的共識結晶,形成共識則在于傳播。主流媒體,正是助力品牌傳播、提升品牌價值、推動品牌建設的重要力量。
講好故事,為品牌注入文化內涵,無異于建立一道品牌“護城河”,進一步增強消費者忠誠度。有情懷、有擔當的品牌形象,不但助力企業“出圈”“出彩”,而且實現可持續發展,變“當紅”為“長紅”。
創新突圍,邁向世界一流。
“本源悟空”上線多款真機應用,“天都一號”“天都二號”叩問蒼穹,訊飛星火大模型迭代更新,科技創新涵養出“皖字號”品牌的全新氣質。“科里科氣”與品牌建設深度融合,將極大提高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創企業的知名度、影響力。
提升品質,打造產業高地。
江汽奇瑞蔚來等品牌在新能源賽道疾馳,陽光電源、合肥通威等品牌開啟儲能新時代,海螺水泥、銅陵有色等品牌以數字賦能智能制造……安徽大力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數字創意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綠色食品產業、生命健康產業、智能家電產業、新材料產業和人工智能產業等十大新興產業,集聚了一批名企、名家、名品、名園,他們的品牌形象和品牌故事,持續擦亮安徽制造業向“新”而行、以質致遠的金字招牌。
特色鮮明,助力鄉村振興。
六安鵝肝、碭山酥梨、金寨獼猴桃、全椒碧根果,家鄉特產“大摸底”令人驚喜連連。綠色食品、有機產品、地理標志,家庭農場、和美鄉村、特色小鎮……品牌建設,越來越成為農村“換新顏”、農民“喜增收”的重要方式。借助數字傳播,整合優質資源、搭建全新場景,讓鄉村振興煥發新活力。
逐“綠”而行,擦亮生態底色。
新安江—千島湖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在全國21個省份推廣,巢湖濕地治理入選聯合國生態系統恢復樣本,升金湖保護區濕地功能迅速恢復,綠色江淮畫卷不斷呈現新的精彩。聯合國人居環境獎范例、國際濕地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兩山”實踐創新基地、低碳試點城市,森林城市、園林城市、天然氧吧城市,零碳園區、低碳社區、綠色工廠……綠色生態品牌借助主流媒體深度融入生產生活,以更多“含綠量”提升發展“含金量”。
英才薈萃,精準“雙向奔赴”。
頂尖人才“頂尖支持”,重點領域“揭榜掛帥”,百萬大學生興皖、萬名博士后聚江淮、科技領軍企業培育建設,招才引智碩果累累。“人才安徽行”“招才引智高校行”,突出貢獻人才、最美科技工作者、“115”產業創新團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協同創新實驗室……品牌建設關注人才成長,與人才政策協同推進、深度融合,使人才創新創業的動能更加澎湃。
優質教育,造福千家萬戶。
2023年,合肥學院升格為合肥大學;今年,我省又新增安徽公安學院等4所大學。一所好學校就是一個品牌,創建更多群眾滿意的教育品牌,不僅是立德樹人、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的有效抓手,也是優化布局、加強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的應有之義。
文旅“出圈”,點亮美好生活。
武王墩考古發掘,掀起探尋楚文化熱潮,大黃山IP,成為安徽文旅“新支點”,做大做強特色品牌,是推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抓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等國字號項目的示范創建,節慶、民俗、賽事等文體活動的提檔升級,老字號、非遺、文博等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餐飲、民宿、街區等消費場景的豐富拓展,文創、影視、演藝等文化產業的融合創新……借助新媒體傳播,用故事、想象、情感、共鳴,不斷豐富文旅品牌內涵,增強人們對地方文旅IP的認同感,成為很多城市的新打法。
三
十年植松柏,百年樹品牌。
品牌建設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既要有高標準,又要每一步都腳踏實地;既需要苦練內功、做好自己的事,也需要巧借外力、尋求專業化的外部支持。
“皖美”品牌亮相中國品牌日 來源:安徽省發改委
主流媒體在輿論上的導向作用、旗幟作用、引領作用,能夠有效助力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品牌內涵的提升。
安徽日報“強省品牌計劃”致力于做強領軍品牌、實力品牌、特色品牌、新銳品牌和國潮品牌五個矩陣,傾注“專刊講故事、專版展形象、傳播全矩陣、冠名成系列、線上辦展廳、線下精服務、年度有盛會、節點送專享”八項賦能,著力實現“講好品牌故事、共鑄品牌價值”目標,持續增強各方爭創品牌、大眾信賴品牌、社會認可品牌的良好氛圍。
挖掘報道深度,加強融合傳播,充分利用報、刊、網、端、微、屏全媒體方陣優勢,奏響品牌傳播“交響樂”,為品牌建設提供更有力的輿論支持。
整合優質資源,推動跨界融合,加快安徽品牌聚集協同發展,為安徽品牌感染力、號召力、影響力、公信力的提升作出積極貢獻。
社會方方面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安徽才能涌現更多“百年老店”、樹起更多“金字招牌”,加快邁向品牌強省。
有理由相信,承載著文化自信、創新創造和人文關懷的“強省品牌”,必將厚積薄發、勇攀“質”高點。(安徽時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