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電腦興起的時代,微軟憑借Windows操作系統獨領風騷,成為統治PC市場的霸主,而聯想、惠普、戴爾等PC機制造商則在硬件市場上廝殺得難分難解。
智能手機廣泛應用以來,谷歌憑借安卓系統構建龐大生態,通過“谷歌稅”等方式輕松賺得巨額利潤,而智能手機制造商們則在堪稱慘烈的“紅海”中拼命。
汽車產業正在經歷百年未遇的大變革,電動化的上半場已經卷到極致,智能網聯的下半場正在開啟。
未來,PC產業和智能手機產業的故事會不會發生在汽車產業?
考慮到汽車產業的超大規模和復雜性,答案尚未可知,但不少行業企業和專家提出“軟件定義汽車”的觀點,認為下半場將會是這一輪大變革的決勝場。
蔚來新能源汽車生產線 張端/攝
致力于建設汽車強省的安徽,上半場表現不俗,抓住產業格局大調整的機遇招大引強,集聚了奇瑞、江淮、蔚來、大眾、比亞迪、長安等多家整車企業,帶動一大批零部件配套企業落戶,整車產量從全國中游躍居去年的第二位,全產業鏈營收突破萬億元,逐步鞏固了汽車大省的地位。
不過,汽車產業的大變革仍在向縱深演進,行業洗牌正在加劇。
安徽要從汽車大省向汽車強省跨越,僅靠電動化上半場的成功是不夠的。
要鞏固已經取得的成果,必須在智能網聯領域搶占先機、培育形成新的競爭力,否則上半場已經取得的領先優勢也可能會被逆轉。
與以動力系統等硬件革新為主的電動化不同,汽車智能化、網聯化進程中,軟件占據更加重要的地位,產業發展的邏輯、打法也會不同。
在電動化變革期間,整車企業雖然受到動力電池廠商的挑戰,但仍然居于產業鏈“鏈主”地位,通過整車牽引、龍頭帶動來發展汽車產業,成效突出。
安徽就是通過這一打法,迅速做大了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在智能化、網聯化發展階段,行業可能呈現為多中心的網狀結構,整車企業的話語權下降,在招商引資等方面也不再有此前那樣顯著的龍頭帶動作用。
要在智能網聯的下半場取勝,必須順應產業發展的邏輯,迭代更新打法,打造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融合發展的良好生態。
產業培育的打法方面,一個已經出現的變化是場景驅動。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在很多領域仍處于測試和示范應用階段,新技術、新模式需要尋找應用場景,才能獲得驗證、走向成熟,最終實現大規模商業化。
培育打造應用場景,有助于吸引產業鏈企業集聚發展。
這也是安徽正在做的事。
安徽全省已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超2500公里,發放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牌照241張。近日合肥又入選了工信部等五部門發布的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城市名單。
市民體驗自動駕駛觀光車 徐旻昊/攝
在打造智能駕駛等技術應用場景的同時,未來還應結合文旅、消費等應用場景下功夫,為探索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運營模式創造條件。
場景驅動的同時,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汽車產業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等多產業融合。
因為,未來汽車不再是單一的運輸功能承載體,還是數據交換服務中心,是移動智能終端。
安徽有電子信息產業聚集的基礎,在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等領域都有領先企業,又有中科大等實力強勁的高校、科研院所。推動相關力量發揮各自優勢,圍繞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智能服務,在技術、產品等方面開展深度協作、實現融合共贏,大有可為。
“行百里者半九十”,用來形容汽車產業的這場大轉型,再貼切不過。
勝負尚未可知,安徽仍需努力。
據安徽時評 撰稿:汪國梁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