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召開,宣布我國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三農”工作重心迎來歷史性轉移。安徽也正以堅定的步伐接續推動脫貧地區發展,邁向鄉村振興的廣闊天地。
金寨縣花石鄉大灣村 王先國/攝
好消息再度傳來!
安徽在2023年度國家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考核評估中再獲“好”的等次,這也是安徽過渡期以來連續三年取得“好”的等次。
連續三年取得“好”的等次,安徽脫貧群眾的生活何以再上一層樓?
一
必須牢記,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底線任務。為了讓脫貧群眾生活更上一層樓,安徽陸續出臺一系列更有力、更精準的舉措。
為了守牢底線——認真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累計投入銜接資金677億元,推進網格監測、數據比對、動態管理、精準幫扶和風險防范“五個常態化”,堅持兜底式幫扶和開發式幫扶相結合,近七成監測對象返貧致貧風險穩定消除。
為了點亮幸福——突出產業就業幫扶,注重“志智”雙扶,不斷激發內生發展動力。脫貧人口收入從2020年的11659元增至2023年的17872元,年均增幅15.3%。
為了那份牽掛——時刻不忘革命老區,持續加大皖北、沿淮等重點區域支持力度,推動各類幫扶資源向鄉村一線聚合。全省脫貧村村均集體經濟收入從2020年的33.8萬元增長到2023年的78.8萬元,年均增幅32.6%。
勝非其難也,持之者其難也。我們要看到,當前脫貧地區還存在著區域發展不平衡、增收不穩定等問題,仍不能掉以輕心,特別需要警惕“喘口氣、歇歇腳”的松懈念頭,必須乘勢而上,接續奮斗,久久為功,向著新的勝利進發。
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關鍵還要增強脫貧群眾的內生動力,這就意味著要在促進脫貧地區加快發展上多想辦法,推動各類資源、幫扶措施向促進產業發展和擴大就業聚焦聚力。
產業幫扶、就業幫扶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舉措。因地制宜做好“土特產”文章,投入農業特色產業幫扶項目,發揮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帶動作用,都是安徽的常用“打法”,有力推動了脫貧地區特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和脫貧群眾穩定增收。
特色農業助農民增收 宿飛/攝
同時,圍繞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加強務工就業技能培訓、信息服務、就業幫扶車間建設管理、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管理等,繼續推廣以工代賑方式拓展就業,加強項目監管,吸納更多脫貧勞動力參與工程建設,獲取穩定勞務報酬,讓全省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
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讓防貧網越織越密、越織越牢,才能為脫貧群眾托起穩穩的幸福。
三
穩固脫貧基礎,助力鄉村振興,關鍵在人、關鍵在干。
今年6月底,全省第八批選派干部任期圓滿結束。目前,第九批選派工作也在積極推進中。
實踐證明,選派干部是建強基層組織、壯大集體經濟、推動鄉村善治、密切干群關系的重要力量。要接續推進領導干部聯系幫扶、單位定點幫扶、駐村幫扶、縣域結對幫扶、社會幫扶等“五大幫扶”,壓茬推進鄉村振興,最大程度凝聚發展合力。
隨著脫貧地區整體生活越來越好,群眾向更高水平發展的需求更加迫切,增收致富的愿望也更加強烈。面對新變化、新形勢,勢必要作出調整,進一步創新工作思路,站在新的發展階段和歷史起點去謀劃。
例如,受益于脫貧攻堅政策傾斜和資金投入,目前脫貧村在基礎條件、產業發展等方面已整體領先于一般村。因此,在資金投入上,調整中央銜接資金用于脫貧村的比例值得進一步研究、探討,才能充分發揮地方的主觀能動性,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三農”工作不好干,基層干部不容易,常年風吹日曬、經?;翌^土臉,沒點本事干不好,沒點情懷干不長。這就更需要擔當作為,綜合施策、精準發力,確保人員到位、責任到位、工作到位、效果到位,不斷增強脫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進農業、農村的發展從來就不是一個孤立的工作,它關系到社會穩定、國家安全,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今年是過渡期第4年,依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聚焦“守底線、增動力、促振興”,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成色不斷提高,讓鄉村振興帶來的溫暖陽光照耀在每一個角落。
據安徽時評 撰稿:許昊杰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