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來,黃山市、衢州市被調出杭州都市圈的消息,經澎湃、都市快報、上觀新聞等媒體傳播,引起不少人關注。日前,筆者也從黃山市有關部門獲得證實,這個消息是真的。
據媒體報道,浙江省《紹興市融杭發展規劃》(下稱“規劃”)不久前發布,在這份規劃的一張區位圖上,標出了杭州都市圈范圍,其中,沒了黃山市與衢州市。這是杭州都市圈獲批成為國家級都市圈后,首次透露規劃范圍——包括杭州市11個區、縣和嘉興、湖州、紹興各4個區、縣,總面積約2.2萬平方公里。也就是說,杭嘉湖紹四兄弟內部也不是全部納入杭州都市圈了。這個新規劃的都市圈范圍,相比此前的《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年)》,大大“瘦身”。因為,根據之前規劃,都市圈范圍包括杭州、湖州、嘉興、紹興、衢州和黃山等6市,面積超過5萬平方公里。
2023年9月,澎湃新聞在一篇報道中,對黃山市可能調出杭州都市圈有過判斷。該報道提到,杭州市政府在該市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上作關于《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實施情況中期評估報告》說明,其中提到“杭州都市圈規劃獲得國家批復,都市圈向心力不斷凝聚” 。杭州都市圈的范圍預計不會達到5萬平方公里,最有可能將回歸到最初四市的范圍。
據媒體報道,2022年9月,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表示,都市圈形成的重要特征是城市間有密切的人員往來和經濟聯系,基本范圍是1小時通勤圈。2023年,國家級都市圈快速擴容,先后有沈陽、杭州、鄭州、廣州、深圳、青島和濟南等7個都市圈獲批。總體上來看,去年獲批的都市圈基本都對最初設定的規劃范圍進行了縮減,以“1小時通勤”為半徑,面積都在2萬平方公里左右。其中,武漢都市圈由武漢和黃石、鄂州、孝感、黃岡、咸寧、仙桃、天門、潛江等9市范圍縮減到“武鄂黃黃”4市范圍,規劃面積大為縮減。
截圖來自國家發改委網站的題為《客觀準確把握1小時通勤圈內涵特征 引領支撐我國現代化都市圈穩步發展》文章
資料圖
錢塘江的源頭就在安徽黃山市休寧縣,穿越皖浙兩省的新安江讓黃山市與浙江形成非常緊密的地理關系,浙江的淳安與古徽州也有密不可分的關系。更不用說,從黃山市流出去的新安江,到了千島湖后,成為浙江人民的大水缸了。山水相依,文化相近,自古以來,黃山市與浙江有商業、貿易、交通、人文等各方面的密切往來,徽商的發達首先是在包括浙江在內的長三角區域的發達?,F當代,不僅無數黃山人在浙江創業、賺錢,也有無數浙江人在黃山市工作、營商、生活。
2007年,杭州都市圈概念正式被提出,有杭州、嘉興、湖州和紹興等4市。2018年,杭州都市圈第九次市長聯席會議上,批準衢州市、黃山市加入杭州都市圈合作發展協調會。2020年11月20日,杭州都市圈第十一次市長聯席會議舉行,《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2020-2035年)》正式獲得通過。該規劃明確了以錢塘江為脈絡,構建“一脈三區、一主五副、一環六帶”的網絡空間格局。
資料圖
其中 ,“一主五副”指以杭州為主核,培育湖州、嘉興、紹興、衢州、黃山五個副中心城市?!耙画h六帶”指杭州二繞同城化發展環和杭嘉、杭湖、擁江(錢塘江)、杭湖衢、濱湖(南太湖)、杭黃六條跨區域發展帶?!耙幻}”指以新安江—千島湖—富春江—錢塘江以及衢江(蘭江)、浦陽江、分水江、曹娥江等支流為脈絡,“三區”指西部綠色發展功能區,中部綜合城鎮功能區和東部(沿灣)產業集聚功能區。該規劃明確,2035年目標為“都市圈實現全面融合,一小時通勤圈內實現同城化發展......?!?/p>
如何融入杭州都市圈?2019年初,黃山市出臺的《關于全面融入杭州都市圈的實施意見》,明確要全面深化與杭州都市圈城市的交流合作,推進機制共建、規劃共繪、交通共聯、產業共興、環境共治、服務共享。要進一步打響黃山品牌,縮小與杭州都市圈其他城市發展差距,提高黃山市在杭州都市圈中影響力,到2025年,高水平融入杭州“1小時經濟圈”,將黃山市打造成為杭州都市圈的生態安全屏障、文化旅游示范、綠色產業新地、健康宜居樣板和西進南拓戰略支點;到2035年,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全面形成與杭州都市圈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建成更美麗更富裕更文明的現代化新黃山,成為美麗中國、美好安徽的樣板?!秾嵤┮庖姟愤€明確了現階段10項重點任務:推進規劃政策接軌、加快交通互聯互通、推進產業協同發展、深化科技創新合作、促進旅游文化合作、加強金融領域發展、推動生態環境共治、建設宜居健康之城、建設信用合作體系、推進公共服務一體化。
隨著杭州都市圈的范圍重新調整,上述政策、規劃可能會有相應調整。不過,筆者以為,黃山市雖然被調出杭州都市圈,但是黃山市與杭州市的區位、文旅、生態、互聯網+等的融合優勢與融合發展需求并沒變,黃山市作為杭州市乃至長三角的生態安全屏障、文化旅游示范、綠色產業新地、健康宜居樣板和西進南拓戰略支點的發展定位,仍應該堅持。
黃山市的發展,離不開與長三角的深度融合,在與杭州的長期深度合作中,需要繼續提升產業承接能力,提升文旅功能業態,優化交通功能,優化投資營商及教育醫療水平。其中,補齊交通短板,仍應鍥而不舍,如杭臨績高鐵,一旦建成,就可以將黃山市與杭州市中心的通勤時間壓縮在一小時以內,讓兩地“同城化”再進一步。
GDP總量過低,似乎是黃山市的短板,但從城市長遠發展看,GDP并不是評價一個地區競爭力的唯一核心指標。黃山市的生態資源、人文資源、區位優勢、旅游競爭力,在全國同等規模城市中是居前的,用好黃山的資源,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文旅創意賦能水平,不斷實現城市能級躍升,增強城市的虹吸能力,黃山會更有希望。(吳永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