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自媒體博主爆料稱,南京市中心的一家大型商場內大量張貼包含旭日旗等敏感元素的日系圖案貼紙。該博主與涉事商場發生沖突后,警方介入并要求商場將貼紙全部撤除。
相關視頻經社交媒體迅速傳播,一時間商場成為眾矢之的。不少網民留言斥責商場“怎么對得起遇難同胞”“有沒有尊重南京”“在挑戰我們中國人的底線”。
相關話題登上社交平臺熱搜
但隨著該事件不斷發酵,很快有人貼出相關裝飾畫的全景,顯示商場圖案并非旭日旗,只不過是部分細節的設計有些“類似”。
公眾輿論表現出不同的態度和立場。有人認為商場在傷害民族情感,挑戰國人底線;也有人覺得該博主捕風捉影、小題大作,有炒作之嫌。
客觀來說,基于歷史背景和民族感情,其實不難理解部分公眾的憤怒情緒及當地警方處置的初衷。
南京,曾飽受侵華日軍蹂躪,30萬同胞慘遭殺戮,在這樣一座具有特殊歷史記憶的城市里涉嫌展示與日本侵華相關的元素,無疑觸碰了國人心中最敏感的神經和最深的傷疤。
時至今日,每個中華兒女心中都有著明確的認知:歷史不能被掩蓋甚至篡改,更不該被遺忘。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我國的慘痛歷史,以及他們犯下的累累血債,永遠都不能忘記。
但前提在于,商場確實是基于主觀意愿做出傷害民族感情的行為。事實上,正如有網民爆料,該視頻博主是一名“慣犯”,經常發布指控類視頻,煽動對立情緒以博取流量。
例如,此前該博主以某日料店的行政辦公區配有多臺電腦為由,將該店判定為日本間諜情報站;以某藝術展設有紅色圓狀宣傳圖案為由,將其與“旭日旗”掛鉤等,把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往“親日”“媚日”的方向引導。
手里拿著錘子,眼中自然都是釘子。若是以愛國為名,行流量之實,性質將更加惡劣,更加不能容忍。有律師指出,如果該博主的上述行為屬實,則涉嫌尋釁滋事,《刑法》明確規定“在公共場所起哄鬧事,造成公共場所秩序嚴重混亂的”屬于尋釁滋事行為。
據最新消息,目前該博主的賬號在某社交平臺已不存在。這是否是平臺及時發現違規并介入處置,尚有待進一步確認,但也是釋放一個積極信號:惡意炒作將被依法處置。
“共青團中央”此前就發文指出,表達愛國,是正能量,是主旋律,是一件自豪的事情。但愛國不是生意,更不是流量。愛國是人民最質樸、最純潔、最沒有利益糾葛的情感表達,不應成為某些心術不端者的謀利工具。
打著愛國旗號歪曲事實和擾亂公序良俗,制造噱頭、博取流量和煽動民族情緒,以及濫用公眾心中樸素的正義感,不僅傷害網民感情、透支社會信任,更污染網絡生態、撕裂社會共識、危害網絡意識形態安全,貽害無窮。
無獨有偶,近日又有網民發視頻稱,在廣西南寧地鐵2號線亭洪路站發現了“日本軍旗圖案”。從輿論的反饋來看,絕大多數人認為舉報者過于敏感。從處置來看,得益于南寧地鐵及時回應,詳細解釋了廣告宣傳畫中的折扇設計理念,應對較為得當,很快消除了負面影響。
“折扇烏龍”引發多家媒體關注
回到本事件,關于“南京商場被指貼旭日旗事件”是否定性為惡意炒作,我們期待相關部門進一步深入調查,及時向公眾澄清事實,謹防真相空窗期內輿論失焦。
從這件事情也可以看出,人們的感情是可以被“誤導”、被“綁架”的,個別激進分子在互聯網上潛在的煽動力和破壞性不小。針對一些打著愛國旗號博取流量、夾帶私貨、造成負面社會影響的行為,有關部門應依法及時亮劍,激濁揚清。
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保持警惕,擦亮雙眼,不被網絡情緒所裹挾,不讓捕風捉影帶偏節奏,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我們的正義感和民族感情是寶貴的,勿濫用,勿碰瓷。
據安徽時評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