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本報記者署名文字、圖片,版權均屬新安晚報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使用時必須注明 “來源:大皖新聞”,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71573號,鄭州,58歲,離婚,有房有車,央企干部……”紅娘徐姐像介紹產品一樣,在直播間里反復朗讀這幾句話。直播頁面的右側,是一列蒼老的臉。晚上九點,這些素不相識的單身人士守在手機前,等候主播的連線。兩分鐘內如有人對條件表示滿意,徐姐就邀請雙方出鏡上麥。若無人應答,她就開始念下一個征婚者的信息。這類專為中老年人介紹對象的直播間,成與不成,就在三五分鐘之間。(2月15日新京報)
老年人相親市場之所以火,主要緣于我國單身老人基數大,再戀再婚需求也大。據第七次人口普查的數據,我國老齡人口已經超過了2.64億。另有數據顯示,包括喪偶、離異在內的單身老人的數量占老年人總數的25%~30%。很多老人在衣食無憂的情況下,孤獨感就會顯現出來,而擺脫孤獨的最好辦法就是找伴侶。
網上相親與線下相親的最大不同是,單身人員通過直播間相親,動動手指就能認識各地異性選擇合適對象,而線下相親則存在局限性。在有關方面推進網絡“適老化”改造以及向老年人群普及網絡知識的背景下,不少老人通過直播間相親在操作上似乎沒有障礙,相比之下,能否在直播間尋覓到另一半,才是單身老人關心的問題。從報道來看,介紹每位老人只有三五分鐘,加之老人個人原因,相親成功率看上去并不高。
不過,也不乏成功案例,如“余美琴”與“柳成蔭”就是在直播間遇到愛情,最后牽手成功的。除了成功案例與不成功案例外,值得關注的是,這種直播間也存在相親騙局,已經有人被騙5萬元。此外,還有人隱瞞婚姻事實來直播間“尋開心”,這些均表明目前相親直播間也是亂象叢生。這對短視頻平臺和直播間是否履職盡責是一種考驗,也提醒有關部門對相親直播間加強監管營造安全環境。
鑒于單身老人隨著老年人口基數變大不斷增多,有必要為老年人相親提供更完善更安全的環境,既要彌補老人情感上的空虛,也要讓老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杜絕相親直播間的“虛情假意”與“騙子”,不但需要紅娘、平臺盡責,也需要監管“守護”。因此,當老年人相親市場轉移到線上直播間,相關監管工作也應緊隨左右。各地民政、公安、網信等部門要建立聯合監管機制,使其成為老年人網上相親的“保護傘”。
作者:馮海寧(2023年2月16日 新安晚報 2版)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