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印發了《關于做好冬季學校流行性疾病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其中明確,對學生患病期間的作業可不做硬性要求。近日,不少地方也發文稱,要最大限度保障學生健康安全,做好師生健康監測,確保師生不帶病上班上課。(12月5日教育部網站)
當前,我國多地進入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學生感染人數增多。但令人費解的是,頻繁出現“學生邊輸液邊做題”的畫面,并引發關注與熱議。在兒科門診區,常見小孩邊輸液邊寫作業的“殘忍”場面,甚至有網友曬出了醫院開辟的“兒童輸液學習區”,令人“大開眼界”。
有醫生認為,如果孩子還能精神抖擻地寫作業,其實就不必輸液;如果孩子已達到需要輸液治療的程度,就應該讓孩子好好休息。讓孩子一邊輸液一邊寫作業,就像我們發著高燒還得做PPT一樣。既然生病了,就該好好休息,這既是常識也該是共識。這正是教育部印發《通知》的根本原因。
毫無疑問,學生“帶病寫作業”不利于身體康復,而健康本來就比學習成績更重要。病了就該好好休息,學習不差這么一點時間甚至也不差這幾天。孩子尚小,生病了頭昏腦漲還一邊輸液一邊寫作業,這不是求知和育人該有的樣子。生病休息是權利,這符合科學道理。如果硬讓學生學習,肯定不利于身體康復。
學生邊輸液邊寫作業的原因,可能是學校和老師有硬性要求,他們不敢違背。現在既然教育部已經印發《通知》,明確對學生患病期間的作業可不做硬性要求,那么就要嚴格執行,切不可變相讓學生再以任何方式帶病寫作業,先讓孩子們好好休息?!吧〔粚懽鳂I”本該是學生的權利,必須把這項權利還給學生。
事實上,“生病不寫作業”不僅適用于流行性疾病防控,平時生病也應如此——學生患病就不該寫作業,而是要好好養病。為學生減負,不能僅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要落實到行動上。為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學校都要主動作為,切實加大對學生的人文關懷,讓育人這項工作更有溫度,也更見成效。
□劉天放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