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灣省澎湖縣天后宮清風閣室內展示的一塊古碑特別亮眼,上刻“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12個字,碑旁的介紹稱其為“臺灣第一古碑”。碑刻文字中的兩個主角,一個是中國人,名叫沈有容,明朝南直隸寧國府宣城縣(現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時任福建浯嶼水寨欽依把總;另一個是荷蘭人,時任荷蘭東印度公司海軍上將,明朝人稱其韋麻郎。
沈有容(1557-1627),字士弘,號寧海。他一生從戎40余載,征戰南北,屢立奇功,是繼戚繼光之后的明朝萬歷年間抗倭名將。
臺灣第一古碑
荷蘭人“搶占”澎湖島
萬歷三十二年(1604),荷蘭東印度公司派韋麻郎率領艦隊前往亞洲開展貿易,中國市場是其最大目標。韋麻郎抵達暹羅(今泰國)的屬邦大泥后,在那里雇用李錦、林玉、潘秀、郭震4名中國人,以便于與中國進行貿易。李錦素來詭計多端,他獻計要韋麻郎效法葡萄牙占據澳門,將與中國通市的目標基地選在漳州南邊的澎湖島,還幫韋麻郎偽造了一封大泥國王請求貿易通市的推薦官書。韋麻郎趕緊讓李錦、潘秀、郭震回漳州,上報官府。
漳州海防同知陶拱圣得到潘秀送來的求市文書后,大為驚駭,馬上向上司報告,并把潘秀收押。不久,郭震、李錦也先后入獄。仍在大泥活動的韋麻郎聽到這個消息,決定強行前往澎湖開展交涉。
1604年8月7日,韋麻郎率領兩艘巨艦先抵達澎湖天后宮港灣。此時,原本巡防澎湖的明朝游兵已撤回大陸休整,島上無人值守。荷蘭人輕松登島,并立即在澎湖砍樹造房子占地盤,意圖長期據守。8月9日,韋麻郎又派林玉送信給漳州官府和稅監高寀,要求締結友好關系,開展貿易。林玉也被拘進獄中。20天后,另一艘稍小的荷蘭船只也趕到澎湖。
對于荷蘭人占領澎湖要求通商一事,福建官員們意見不一。明確反對開市的,以福建巡撫徐學聚為首。徐學聚等一眾官員認為,澎湖為漳、泉門戶,若準許荷蘭人坐島通商,澎湖一定會被荷蘭人占據。武將施德政、沈一中更是主張派兵圍剿荷蘭艦隊。主張同意讓荷蘭人依托澎湖島與大陸互市的,則是福建總兵朱文達與高寀等人。高寀乃宦官出身,本性貪得無厭,他完全無視國家的海疆主權,意圖促成開市,并借機向荷蘭人索取高額賄賂。朱文達則積極幫腔,以荷蘭艦隊具有強大的武力、福建舟師難以抵抗為由,游說福建巡按允許荷蘭人通市。
10月12日,高寀私派屬下周之范登島,向韋麻郎索要3萬金的賄賂,以獲得向皇帝奏報通市的機會。韋麻郎備好2萬賄金和禮品,派員準備隨周去漳州。周欲返程之際遭遇強勁臺風無法出海,只得暫時滯留澎湖。其間,福建官府連續派人勸韋麻郎離開。荷蘭人因為已得到高寀的撐腰,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甚至將官府的公文牌示都撕毀了。一時間,徐巡撫竟然了無良策,幾乎愁白了頭。
就在巡撫一籌莫展之際,施德政、沈一中向他推薦了浯嶼水寨欽依把總沈有容,說他堅決反對荷蘭人占據澎湖島與大明朝通市,對驅逐荷蘭人胸有成竹。徐巡撫大喜過望,一了解,發現這個欽依把總還真是最佳人選。沈有容在劉家口以29人拼死抗擊蒙古3000夜襲者,跟著李成梁血戰可可母林。兩年前(1602)的臘月里率舟師頂著狂風巨浪,突襲、剿滅盤踞臺灣南部的倭寇,取得東番大捷。
巡撫立即招來沈有容問策。沈有容說:“荷蘭人本質上是來求通市貿易,與慣于搶掠的倭寇屬于不同的性質,出兵剿殺他們是不妥當的。我們勝利了,有濫殺無辜罪名,會辱沒朝廷名聲;我們打不過,不僅百姓兵士遭殃,朝廷也會蒙羞。最好的辦法是勸說他們自行退去。”巡撫覺得這個思路非常契合他的意圖,命令沈有容率浯嶼水寨舟師、澎湖游兵集合50艘戰船為前出隊伍,南路總兵施德政為守備坐鎮應敵。
沈有容諭退韋麻郎艦隊
1604年11月17日,沈有容率隊出征,正值北風肆虐,濁浪排空,沈有容卻毫不動搖,指揮舟師立即開拔,破浪前行。他深知荷蘭人占據澎湖已經100多天了,高寀的侍從周之范也在澎湖停留多日。如果待風停波寧再出征,一來軍情可能泄密,二來周之范回來后,官府態度也恐生無法料及的變化。
11月18日早晨,沈有容率戰船到達澎湖島外,遠遠地就可以看見荷蘭人的高大戰艦。他命令戰船拋錨,自己則帶著出發時從監獄中放出來的林玉,乘一扁舟直奔天后宮處的港口。在港口處見到周之范偕9名計劃前去賄賂高寀的荷蘭人即將上船,沈有容立即以嚴正之詞阻止了周之范等人的回程計劃。
沈有容帶著林玉直奔韋麻郎的座艦。林玉翻譯,沒有什么過多的寒暄,沈有容直奔主題,告訴韋麻郎:“通市是不可能的,速速離去是正路。”韋麻郎很詫異,說:“前面來的人說可以通市,你卻說不行。為何?”韋麻郎的手下也故意露出明晃晃的刀劍以示威懾。沈有容沒有絲毫畏懼,直視韋麻郎、周之范等,聲朗氣沉說道:“官府要遣大軍圍剿你們,被我暫且阻止。我此來就是給你們明示的,省得你們還在抱有一絲希望。你們不了解中國,又被奸民誘惑來求互市。互市是不可能的,你們趕緊撤走。因為皇帝根本不在意你能交幾兩稅金;福建的當道官員都是朝廷命官,絕不會收你的好處;而那些私下索取賄賂的,依法當斬!開市事情只有巡按大人有權向上奏請,他人豈敢擅自做主?如果你們賴著不走,我們就一直困你們于島上,一年,兩年……十幾年,官府也會嚴禁、嚴懲私下與你們交易者,杜絕你們的貿易機會。如此,你們留下來有什么用呢?你們若是正經的商人,就應該明白這些道理。如果你們要與我們兵戎相見,那么你們就不再是商人了,我天朝也就沒有理由寬容你們。”
這時,韋麻郎的一個手下拔出戰刀,威脅道:“你們兵船開到島外,若是想和我們決一死戰,就不要廢話了!”沈有容厲聲喝道:“猖狂!中國軍隊最擅長殺敵了。你們以求商為名,我們才給出優待。現在叫囂著開戰,想必你們本就有侵略之意……你們仗著船大炮利,以為必勝。可是你們卻沒有想過我軍有戰船無數。你們的火藥是有限的,我軍的戰船卻是無限的。我軍封鎖港口,你們能飛出去嗎?我們就是困,也能把你們困死在這荒島上。”
聽完沈有容如此明理直說,韋麻郎馬上表示很快就確定歸期撤走。
沈有容觀察多日,未見荷蘭人有撤離動作,便命令將士升起船帆,作出要返程的樣子,以試探韋麻郎。韋麻郎擔心沈有容用舟師武力驅逐,急忙乘船前去拜謁沈有容。見面后,沈有容不再客氣,厲聲說道:“……告訴你們,再大的船我們也能擊沉撞破!前年我率水師在東番盡斬倭敵、海水變赤那一戰,想必你們也聽說了。我是不想你們步其后塵,才勸你們撤走。你們若不聽我勸告,我也就不需多言。我這一離開,你我就不必再見面浪費口舌,你就是后悔也遲了。”
韋麻郎這才徹底知曉了福建官府拒絕通市的堅定決心,只好表態,說:“我們是歐洲小國,怎敢進犯中國?實在是被呂宋島上的西班牙人欺壓,做不成貿易,才到這里來尋求機會。將軍的命令,我等怎敢違背,今后必遵令行事。”
12月15日 ,韋麻郎率艦離開澎湖。
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占據澎湖,時長134天,最終以撤退而結束。沈有容成功諭退荷艦,前后用了29天。
在韋麻郎占領澎湖之時,福建官府厲行海禁,沈有容諭退荷蘭之后海禁才結束。沿海商戶漁民對沈有容的卓著功勛感恩戴德,便刻了“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等”這樣一塊簡樸的碑刻,立于天后宮邊。此碑在1919年維修澎湖天后宮時,從天后宮祭壇下發掘出來,后被稱為“臺灣第一古碑”。 (吳慶武)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