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祐初年,蘇軾深感“人情詭詐,宦海尤甚”,為避黨爭和嫌疑(此時,蘇軾之弟蘇轍已由御史中丞升任尚書右丞,即執政大臣),數上奏札,請求外放。元祐六年(1091年)八月五日,詔定:翰林學士承旨侍讀蘇軾“除龍圖閣學士、知潁州(今安徽省阜陽市)”,閏八月二十二日,蘇軾經水路到任潁州,至元祐七年二月二十八日除命下,蘇軾以龍圖閣學士、左朝奉郎、知揚州軍州事充淮南東路兵馬鈐轄,并于三月三日,離開潁州到了安徽懷遠,蘇軾知潁州時間約八個月。蘇軾在潁州任上,非常注意培養、引導、舉薦人才,并積極倡導廉潔勿貪。
蘇軾雕像
舉薦良才
蘇軾到潁州任后,訪問得本州舊出惡賊,已有陳欽、鄒立、尹榮等被捉獲凌遲處死。惟尹遇漏網得脫,結集陳欽之弟陳興及鄭饒、李松等數人,經常驚劫百姓,累次與捕盜官吏交鋒,并準備與壽州境內強賊呼應,老百姓更加憂懼。
蘇軾考慮到形勢迫切,立即派遣官員督率捕盜官兵。潁州汝陰縣尉李直方,自己拿出錢財,募人作耳目,查出了賊人的老窩所在。李直方認為眾賊人之中,唯有尹遇最為狡猾兇狠難以捕獲,于是親自率領五名弓手去捉殺尹遇。到達賊人老窩后,眾人畏懼不前,只有弓手節級程玉等二人,與李直方一起破門而入。尹遇驚起,抓起一把弓準備射箭,李直方跨前一步親手將他刺倒,眾弓手都擁了進來,才把尹遇擒獲。
元祐七年正月蘇軾特以此事表狀(見蘇軾《乞將合轉一官與李直方酬獎狀》),請求朝廷給予李直方第三等恩賞,特賜指揮,并以此勸激“忠義膽決方略之臣”。又考慮到朝廷會吝惜這個恩賞,蘇軾查得自己現在按規定應該轉升為朝散郎,情愿自請不轉,將這個恩賞替換給李直方。朝廷最后只給了李直方一個選官免試的獎勵。蘇軾認為,“這恐怕不是用來激勵為國奮不顧身者的辦法”,于是,同年十一月,在禮部尚書任上,再次上札子,即《再論李直方捕賊功效乞別與推恩札子》,“請求圣上垂慈,重新給予恩賞,同時請允許我不再試用轉朝散郎一官,免得后人妄加攀比?!?nbsp;
趙令畤,字景貺,又字德麟,是宋太祖次子趙德昭的玄孫,時任潁州簽判,是蘇軾的屬官。
元祐六年,夏澇秋旱,“廬(今合肥)、濠(今鳳陽)、壽(今壽縣)等州皆饑”,“浙西、江東(蘇、湖等州)累歲傷災”,百姓吃樹皮草根為活,盜賊蜂起。逃荒民眾,絡繹于途。撫濟民眾,官府必先有準備,蘇軾“日夜計慮,勢不可緩”(蘇軾《乞賜度牒糶斛斗準備賑濟淮浙流民狀》)。
一日,天未亮,蘇軾就召趙令畤議事說:“某一夕不寐,念潁人之饑,欲出百余千,造餅救之。老妻(王閏之)謂某曰:趙簽判在陳州時,辦賑濟有功,何不與他商量辦法?”趙令畤便說:“這問題,我心里早已有了腹案。目前小民的困乏,不過是糧食和燃料兩項,義倉有積谷千石,便可支散,以救貧民。作院有酒炭數萬稱,酒務有柴數十萬稱,可以照原價賣出。貧民得此兩項,困難就解決了?!?nbsp;
蘇軾大喜道:“吾事濟矣!”立刻起草放積谷賑濟奏,一面叫趙令畤去辦理。
蘇軾年長趙令畤二十七歲,愛其才,薦于朝,說他:事親篤孝,內行純備,博學經史,文采俊麗,吏事通敏,志節端亮。并特別說到“若后不如所舉,臣甘伏朝典”。因首薦(元祐七年五月)未果,蘇軾又在元祐七年十月、十二月上書《再薦趙令畤狀》《再薦宗室令畤札子》。一年半后,趙令畤終被任命為光祿寺丞,后襲封安定郡王,遷寧遠軍承宣使。趙令畤在文學上造詣頗深,他在《侯鯖錄》中記錄了大量與蘇軾有關的軼事和詩詞,還把與蘇軾在潁州的詩詞唱和匯編成《汝陰唱和集》。
行成于廉
蘇軾經常講,廉儉有三益:一是規矩老實以養福氣,二是節制飲食以養元氣,三是節省花費以積蓄財富。他一生倡導廉為本,曾作《六事廉為本賦》,全面闡述這種思想:“事有六者,本歸一焉。各以廉而為首,蓋尚德以求全。”“功廢于貪,行成于廉?!绷?,即善(善良)、能(能干)、敬(恭敬)、正(正直)、法(守法)、辨(明察)。作《廉泉》詩,通過對水性的描繪、廉泉的贊美、歷史典故的引用以及對人性矛盾的探討等手法,深刻揭示了廉潔品質的重要性及其所蘊含的光彩和魅力。
蘇軾對于物欲的基本觀念是“夫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蘇軾《赤壁賦》)。蘇軾認為,人只有在精神世界中足夠強大與自信,才有可能抵御物質世界那種虛幻縹緲的不確定性。
蘇軾特別推崇東漢時期汝南郡細陽(今阜陽市太和縣)人范滂。范滂以不畏奸侫、舉薦有節操的人、反貪治腐而著稱。范滂任過汝南郡功曹。那時,潁州屬汝南郡管轄。所以蘇軾在《潁州謝到任表》中有“賓主俱賢,蓋宗資、范孟博之舊治”之說。蘇軾少年時讀《范滂傳》深受啟發,曾問其母:“如果我成為范滂那樣的人,您同意嗎?”母親表示:“你若能做范滂,難道我不能做范滂母親那樣的人嗎?”這次,他到自己的楷?!朵璧募亦l和舊治做知州,感慨道:“顧臣何人,亦與茲選(也入選到這個行列)?”
蘇軾還記錄潁州民間俗語中可以取用的話:“處貧賤易,耐富貴難;安勞苦易,安閑散難;忍痛易,忍癢難?!比四馨查e散,耐富貴,忍癢,真有道之士也。蘇軾多次引用潁州民諺“世治潁水清,世亂潁水濁”來告誡同僚,要以身作則,以官風帶民風,營造清明的世風。
不吝贊美
作為“唐宋八大家”,蘇軾是繼韓愈、歐陽修之后的文壇盟主,這不僅因為他有舉世無雙的才華,更因他擅長發現和提攜人才。正如蘇軾自己也引以為豪的是:“獨于文人勝士,多獲所欲,如黃庭堅魯直、晁補之無咎、秦觀太虛、張耒文潛之流,皆世未之知,而軾獨先知之?!保ā洞鹄钫勋^書》),意思是:黃庭堅、秦觀、晁補之、張耒,當他們還默默無聞的時候,我就看見了他們的光芒。除了向朝廷舉薦這些人,蘇軾還動用自己的人脈和影響力,孜孜不倦地為他們宣傳,哪怕是拜訪曾經的政敵王安石時,蘇軾也不忘向他推薦秦觀的詩文,希望這位前宰相能給與贊揚和引薦。
“有才你就夸出來!”蘇軾,最會夸才。他夸黃庭堅的詩文如“精金美玉”“妙絕當世”,還模仿黃庭堅的風格寫詩;他夸米芾的書法“超然奇逸”“超妙入神”;夸李廌“子之才,萬人敵”;夸陳師道“文辭高古”;夸詩僧參寥“新詩如玉雪”;夸秦觀“詞采絢發”“議論過人”“新詩說盡萬物情”;夸張耒“汪洋淡泊”“才識學問,為當世第一人”“高才固難及”(你的才華我難以企及);夸文與可:“老兄詩筆,當今少儷,惟劣弟或可以仿佛。墨竹即未敢云爾,呵呵?!?nbsp;
夸才不避親。說弟弟蘇轍的詩文比自己優秀,“子由詩過吾遠甚”“子由之文實勝仆”。米芾年輕時曾跟隨蘇軾學習書畫,當米芾不自信時,蘇軾夸他:“異日為寶,今未爾者,特以公在爾。呵呵?!保愕淖髌啡蘸蟊貫閷氊?,現在的人還沒有認可,是因為你還活在世上啊。呵呵),多年后蘇軾認為米芾“青出于藍”,已經超越了自己,蘇軾對此都由衷地高興。 (尚守昌)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