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南京“廬江試館”史跡覓蹤

試館,中國古代科舉考試時各地應試考生居住的場所。南京“廬江試館”,即專為廬江縣參加南闈鄉試考生提供住宿和備考之館。滄海桑田,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試館成為歷史。南京“廬江試館”已是遺址,遺跡無存。但是,當年捐資創建者們“為一邑養士”的家國情懷,以及發展地方教育事業的高尚風格,留給后人無盡的懷念和崇敬。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南京“廬江試館”全貌。

建館始末

我國古代正式的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鄉試是由南、北直隸和各布政使司舉行的地方考試。每三年一次,合格者稱為“舉人”。明、清兩朝稱順天(北京)鄉試為北闈鄉試,江南(南京)鄉試為南闈鄉試。 

三年一次的鄉試,考場所在地的客棧供不應求,而且費用也高,一般考生負擔不起,便住進廟宇。“廬江僻處淮南,才俊輩出,而富不及他邑。大比之歲,鄉人襆被赴省,賃居市肆間,旅貲不裕,零星僦處,應試者苦之。” 

光緒十年(1884),駐防浦口的江陰總兵曹德慶,考慮家鄉士子去南京參加“南闈”鄉試,幾無住宿、休憩之所,即首倡捐銀在南京創設“廬江試館”,專為本縣參加“鄉試”的考生住宿和備考之用。 

曹德慶(1834-1901),字肯堂,廬江縣石嘴頭(今石頭鎮)人,淮軍將領。光緒年間,先后統淮揚水師,移防吳淞,任江蘇狼山鎮總兵等。光緒二十七年(1901)八月,巡洋時受風寒觸發舊傷,十一月病逝。時兩江總督劉坤一奏準“照軍營立功后積勞病故例,從優賜恤,生平戰功事跡付國史館立傳,并準附祀吳長慶專祠”。 

曹德慶首倡捐銀在南京創設“廬江試館”,一紙倡議書發往各地,“同邑諸君子慨然樂從無違言,巨款不期而集。”其中,“前襄辦軍務”(軍需供應)劉秉璋、“總理江南籌防局務”(掌籌備防務事項)章玕、“記名提督新授天津鎮總兵西林巴圖魯”丁汝昌、“蘇松鎮總兵”張景春、“江蘇厘局”(管理征收厘金的機關)劉汝翼等五人捐款最多,為主要捐款人。 

籌款到位,時任職南京的章玕受眾人之托,負責操辦具體事務,“爰于四象橋北偏西購胡姓舊址(即昇平巷北側,今南京市秦淮區白下路153號)。不足,又添購官基一段”,歷時十八個月,于光緒十五年(1889)建成。 

試館主體建筑是一座四進的大宅院,房屋共計七十六間。由于場地是分兩次購買,地作曲尺形。正宅大門朝南,附宅屋亦南向,共兩進,每進三間,后進有樓。進與進之間都有大小不同的小院。試館建成后,每到“鄉試”年,即為本縣考生提供備課和住宿之處,還發給一定的“膏火之資”(即燈燭、茶水、文具費用),減輕考生經濟負擔。此舉備受家鄉父老贊譽,更是贏得蘇、浙、贛等地考生之羨慕。 

或許是受清末民初戰亂的影響,缺乏當年建館的第一手資料,或因同為淮軍將領,且名字第三個字都是“慶”字,關于廬江試館首倡創建者,新中國第一輪《廬江縣志》記載:“吳長慶心念桑梓,倡捐創建南京廬江試館。”將廬江試館倡捐創建人曹德慶誤為吳長慶。 

受縣志的影響,當代的文史資料及民間藝文雜記均從此說。直至20世紀80年代末,南京市白下區文物部門在白下路153號大院內發現了《廬江試館記》和《廬江試館規例》兩塊石碑,碑文記述:“募捐一事,肯堂軍門獨任之。以一紙書遍達四方,并倡首竭力捐助。”“肯堂軍門”即曹德慶。除曹德慶外,《廬江試館記》碑還記載有“前襄辦軍務劉仲良……(章)玕又總理江南籌防局務……丁禹廷、張韶臣兩軍門暨獻夫觀察所捐尤多。” 

概言之,學界認為南京廬江試館創建者為吳長慶存在訛誤。 

歷史演變

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廷詔示全國廢除科舉制度,南京廬江試館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 

民國時期,廬江試館由廬江旅寧(南京)人士組織旅京學會與廬江主管教育事業單位共同管理,對外招商承租,全部租金收入和房產歸廬江縣教育款產。其中撥出一部分給旅京學會作為經費和資助廬江籍學子出國深造之用。 

1930年,南京市區珠寶廊、昇正橋、昇平巷、大中橋等拓建合并為白下路,為拓寬路面,拆除試館臨街房屋多間,余下部分改建為大成旅館。 

1935年,白下路改建竣工。廬江縣專門派員與試館各承租戶簽訂租約。試館主要部分的承租方為大成旅館,北部臨太平路一側房屋也分租給多家,分別為中南銀行汽車間、明星旅館、張姓商店、文林舊書店、西服店等。 

1937年12月13日,日寇攻陷南京。日軍退休海軍大佐(大校)強占大成旅館,并改名為田中政吉旅館,專為日本商人服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戰勝利。

1946年5月,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因大成旅館已改稱田中政吉旅館,被作為敵產,遭國民黨陸軍司令部查封,放言將予以沒收充公。是年10月,廬江縣政府委派縣參議員宛敏樹率隊,專程奔赴南京,向南京市地政局查證產權,請地政局上報市政府轉請陸軍司令部核辦。同時出示預備好的廬江縣政府公文,要求陸軍司令部啟封、發還地方學產。豈料陸軍司令部已將大成旅館分給一軍事機構使用,且準備進駐。廬江縣政府得知,立即加大力度,增派人員,聯系廬江籍在寧有一定影響的社會人士,據理力爭,終于迫使陸軍司令部啟封發還。 

當日啟封時,某軍事機構還來爭占,幸有在場憲兵制止。豈知原有承租戶卻聲稱1935年簽訂的租約已逾10年,日軍侵占時留下的看房人慘遭殺害,承租戶損失巨大。他們援引當時國民政府制定的《六法全書》中的《民法·物權篇》所謂“和平占有”條文,企圖把承租權化為所有權,拒絕續訂租約。 

無可奈何,廬江縣政府通過司法途徑向江蘇地方法院提起申訴。該法院經審查后表示可進行調解,如調解不成,將會作出公正判決。這些承租戶自知理虧,不敢對簿公堂,便打消占有的念頭,答應續訂租約。 

至此,廬江縣政府拿到了原廬江試館存留下來的(大成旅館)全部產權。 

1928年南京《城市全圖》上廬江試館位置。

葉落歸根

1949年4月23日,“百萬雄師過大江”,南京解放。隨著南京市老城區改造,“廬江試館”所在地全部拆遷改建高樓,廬江試館遺跡無存。與此同時,廬江縣相關史志檔案消失殆盡。南京廬江試館,漸漸被人淡忘。

1994年3月27日,臺胞金敏之回大陸探親,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廬江縣人民政府,轉交四兩三錢(215克)黃金(金條),聲稱是當年的南京廬江試館租金。 

金敏之,廬城鎮羅埠社區人。其夫唐繼達,樂橋鎮楊崗村人。二人當年同時留學日本,抗日戰爭爆發后回國,在軍政部做對敵宣傳工作。抗日戰爭勝利后辭職回南京居住。在當年廬江試館的產權訴訟中唐繼達全程參與協助,產權落實后又代為收取租金并保管。1949年去臺灣,他便將余款兌換成金條,并告知妻兒,這是廬江試館的款產,將來一定要歸還家鄉。 

遺憾的是,沒有等到臺海“解禁”,唐繼達于1986年病逝。其妻金敏之1994年回鄉,遵夫囑,將兩根金條上交廬江縣人民政府,存入國庫。 

廬江試館,終于“葉落歸根”。(汪德生)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玛多县| 罗甸县| 云和县| 肇庆市| 广州市| 宜城市| 石景山区| 内黄县| 永吉县| 霍邱县| 巩义市| 镇安县| 兴安盟| 马山县| 凯里市| 泽库县| 独山县| 瑞安市| 松桃| 岳池县| 阿拉善右旗| 文安县| 方正县| 大化| 集贤县| 江山市| 青田县| 旬阳县| 莱西市| 册亨县| 冕宁县| 石渠县| 庄浪县| 米脂县| 华容县| 湘潭市| 五莲县| 专栏| 马尔康县| 乐安县| 永川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