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芮立祥:“人文山水”兩依依

談起安徽潛山,人們常津津樂道于“一山(天柱山)一水(皖水)”。但完全人文意義上的“一山一水”,卻鮮有提及。這“水”,指的是張恨水,而這“山”,指的是程長庚。程長庚的故鄉程家井和張恨水的故鄉黃土嶺雙雙瀕臨潛河、皖水這兩條母親河。她們潤物無聲,抱城而過,在皖河口交匯后流入長江,把地處潛山一南一北的兩位大師連成一體,緊緊擁入自己溫暖的懷抱。 

一方人文山水,依依星漢交輝。 

京劇鼻祖程長庚畫像

一謎與一誤

人文山水,云遮霧繞。 

身世成謎的是程長庚。一直以來,程長庚生卒年月及其籍貫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潛山文史工作者在開展文化普查中,先后發現了民國九年編修的《潛陽程氏匯譜》、清道光十二年的《程氏族譜》和民國三十年的《井股程氏支譜》。尤其是后者,所載更為詳盡:“……振之子綱,元時游寓安慶,樂皖山皖水清漣秀麗,兼多醇厚之風,于是作室于潛之古城山下,及毛家壟,耕田食,鑿井飲,而程家井之名起矣……”這一連串如獲至寶的原始譜牒、程氏后人的采訪回憶以及潛山王河程家井相關地理坐標的相互印證,才終于撥開了程長庚的身世迷霧。至此程長庚籍貫、生卒年月以及子嗣的舛誤得以完全糾正:程長庚,確屬安徽潛山王河鎮程家井人,生于清嘉慶十六年(1811年),卒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嗣子二人,一曰章甫(譜名知首,亦名程知首、知圃),一曰章瑚(譜名知瑚,亦名程知瑚、知湖),前者從藝,后者從政。程長庚與莊氏婚后無子,以堂兄程聞淞之子程章甫和族弟程聞瀚之子程章瑚承嗣為子。程聞瀚共生五子,程冠英最小,系程章瑚的同胞兄弟,與程章甫并非一人。 

無獨有偶,有趣的是,張恨水的筆名也一直遭遇誤讀。一說起張恨水,人們往往把“恨水”與“冰心”聯系起來。說是張恨水年輕時,曾向作家冰心女士求婚,因求婚未果,張恨水便依“恨水不成冰”之意取此筆名以示恨其終生。這一“啼笑因緣”純屬無稽之談。張恨水為什么取“恨水”為筆名呢?他19歲那年在漢口做編輯,為一家報紙投稿,始用“恨水”為筆名,截取唐后主李煜《相見歡》中“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恨水”兩字,想以此自警,珍惜時光,莫讓年華付水流。 

三十六本戲與八十一夢

兩位大家極具標志性成就,竟都與數字有關。一是“36”,一是“81”。 

這“36”,說的是程長庚主持創編的36本《三國志》連軸戲。 

1790年后,“四大徽班”相繼薈萃京城,聲威漸壯,在共饗繁華之時,也各有絕活引領風騷。如四喜班的“曲子”、三慶班的“軸子”、春臺班的“孩子”、和春班的“把子”,而這三慶班的“軸子”,就是指程大老板程長庚主導下的連本戲,其中最著名的就數36本《三國志》了。 

光緒年間的1877年前后,菊壇爭勝尤烈。程長庚要想保住三慶班“京城第一班”的地位,必須拿出絕活來。壓力之下,程大老板親自主持并借助下海的盧勝奎創作了連臺本戲《三國志》,總計36本。在主題上繼承《三國演義》尊劉抑曹的思想傾向,以小說《三國演義》第34回至52回的故事為藍本進行創編。同時,三慶班發揮集體優勢,以最佳陣容出演。如:劉貴慶飾演劉先主,程長庚飾演關公、魯肅、關羽,錢寶豐飾演張飛、黃蓋,楊月樓飾演趙云,盧勝奎飾演諸葛亮,黃潤甫飾演曹操等,眾人把其中最膾炙人口的三顧茅廬、草船借箭、借東風等故事演繹得活靈活現,淋漓盡致。一經演出,盛況空前。 

36本《三國志》,有的一本有數個曲本,如《捉放曹》一劇就有捉曹、放曹、行路、殺呂、宿店等5曲。但受當時條件限制,不少劇目漸漸失傳了。據專家考證,現在能查到的當年戲本只有不到20種。 

這“81”,說的是張恨水創作的抗戰小說《八十一夢》。 

《八十一夢》是張恨水先生創作于上世紀三十年代抗戰期間的重慶,自1939年12月1日至1941年4月25日連載于重慶《新民報》。它以“寓言十九托之于夢”的諷刺手法,揭露了國統區社會上種種不利于抗戰的丑惡現象,于嬉笑怒罵中抨擊了混跡于抗戰陣營中的魑魅魍魎。《新民報》總編輯陳銘德先生說《八十一夢》是張恨水先生“一切杰作中的杰作”。《八十一夢》一經發表,立即爆紅,反響強烈。 

然而,《八十一夢》,真有八十一個夢嗎? 

張恨水在《八十一夢》中除《自序》及《楔子》《尾聲》外,其實只寫了《號外號外》等十四個夢。有人說,張恨水本想寫81個夢的,由于這些夢觸動了國民政府的敏感神經,因此受到了重慶當局的警告與威脅,張恨水迫于無奈不得不倉促終結全篇。一些專家包括張恨水同時代的好友張友鸞先生都持此觀點。 

最近又有新說。張恨水雖然把小說的名字題為“八十一夢”,但原本的構想就是寫“十四個夢”。一些專家如龔明德先生還通過查閱當年報刊對此進行了考證:“楔子”,就是“小說的引子”,詳述小說內容的來源。1939年12月1日的重慶《新民報》,有署名“恨水”的《八十一夢》連載,開篇就是《楔子·鼠齒下的剩余》,500多字,排了21行,連載序號為“一”,而最后一夢是《第八十夢·回到了南京》,之后是《尾聲》,連載結束時有“全書完”的說明。可見,張恨水寫《八十一夢》是十分從容的,那種受脅迫而倉促終篇的說法只是附會之說! 

無論哪種情形,不同尋常的《八十一夢》是張恨水抗戰文學中的一部巔峰之作,毋庸置疑。 

張恨水1913年就讀蘇州蒙藏墾殖學校時留影。

“十三馬子”與“九野”

程氏、張氏的親人團中有兩個挺有意思的“數字昵稱”,這就是廣為流傳的“十三馬子”與“九野”。 

“十三馬子”,說的是程長庚的后代。 

程長庚在潛屬程氏第51代。所謂“程氏十三馬子”,即指程長庚嗣子程章瑚仨兒子程遵堯、程經世、程經邦與程章瑚胞侄程毓嵩一共生出的十三個男孩。這十三個男孩的名字,中間都有一個“家”字,后面一個是以“馬”為偏旁的字。 

這十三人的父輩地位均相當顯赫。據清史和民國史料記載:程遵堯,清時為朝廷外務部、農商部郎中,通四國外語。1901年,八國聯軍逼迫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28歲的程遵堯受清政府委派并作為高級翻譯,陪同李鴻章參與談判,雖然最終因敵強我弱,李鴻章只得簽署此不平等條約,但程遵堯的卓越表現深得李鴻章賞識,李鴻章奏請朝廷獎賞程遵堯受“上四代封贈”,本人授以“上海道”的官職。程經世,曾任民國大總統府秘書;程經邦,德國武備學堂留學畢業,民國時期陸軍少將;程毓嵩,從九職御京師五城會辦、順天府尹陳保獎五品頂戴,民國三年為京師稅務視察員等。不僅如此,“二代”也相當出色。如:程家駒,曾留學比利時,歸國后任外交部專員;程家驊,燕京大學畢業,曾任南陽群島蘇門答臘領事;程家駱、程家驪,均在北京輔仁大學畢業,程家駱,還出任過安徽省財政廳統計主任……這十三人文化素養皆高,相互關系甚好。正是基于程長庚這一支第53代第54代上下兩輩間的深厚情感,尤其是京劇鼻祖程長庚等傳承的“四箴堂”家風族風,加上各自的發奮有為而在社會上產生的影響力,故在程氏家族中被昵稱為“程氏十三馬子”,飲譽京皖及海外。 

張恨水在潛屬張家第20代,張家“九野”系張恨水的兄弟或堂兄弟姐妹。 

所謂“九野”,即指張恨水胞兄弟和堂兄弟姐妹名字中,最后都帶個“野”字。這“九野”或從教或入仕或務農,相處和睦。影響力較大的數張東野。他1905年考入清江西講武堂,畢業后任上海警察局閘北區公所隊長,1920年后相繼在安徽、甘肅等地任職,新中國成立后,任合肥市民建、工商聯主委和合肥市副市長等。張樸野、張牧野是張恨水同胞兄弟。張樸野1925年考入北平國立大學預科班升入政法系學習,畢業后,經張恨水介紹先后進入北平《晨報》等報社任編輯、記者工作,新中國成立后張樸野赴河南任教。張牧野,是張恨水最喜歡的三弟。1931年,張恨水以稿費收入創辦了北平華北美術專科學校,自任校長兼國文教員,而學校日常工作即交給三弟張牧野主持。張牧野有豪俠之氣,抗戰時期,他參加了天津保衛戰,在家鄉潛山還組織了一支抗日游擊隊,有力打擊了進犯武漢、安慶、潛山的日軍,戰功顯赫。張恨水抗戰小說《巷戰之夜》《瘋狂》等都有張牧野的影子。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相關閱讀

合肥市琥珀名城小學在合肥市中小學經典閱讀知識競賽復賽中取得優異成績

第三個環節是絕地反擊,由填空題組成,這一關難度略大,不僅考驗選手的學識,還考驗選手的字詞書寫能力,我校由五(2)班盧天鑫、六(9)班張昕玥兩名選手參賽,兩名選手知識面廣,反應迅速

筆架山街道多舉措做好高考服務保障工作

據悉,為做好轄區合肥八中、合肥五十中學天鵝湖教育集團天鵝湖校區高考考場外圍服務保障工作,筆架山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專門成立高考保障專班,提前謀劃、提前布置,多舉措做好服務,確保考點周邊環境安全,為考生營...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仪陇县| 新干县| 城市| 丰城市| 昭觉县| 潮安县| 积石山| 讷河市| 逊克县| 永济市| 梁山县| 洛川县| 顺平县| 清苑县| 勐海县| 衡东县| 博兴县| 巴彦县| 西乌| 铅山县| 藁城市| 新郑市| 巩留县| 汤阴县| 莱州市| 革吉县| 香河县| 巴彦县| 肃南| 申扎县| 简阳市| 汉源县| 兴化市| 普兰店市| 行唐县| 年辖:市辖区| 罗定市| 华容县| 游戏| 定州市| 灵璧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