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奮擊,敗退壽春
公元前251年(楚考烈王十二年),秦昭王去世,秦孝文王繼位。懾于秦國強盛的國力,各諸侯國均派遣特使前往悼念,楚考烈王派春申君代表楚國前往祭悼,一來表明楚國“親秦”的外交政策不動搖;二來也是對這位已故君王當年對楚考烈王作為人質時的特殊關照表示謝意吧。由此也可以看出,在秦國新君王剛剛上位時,秦楚關系是基本穩定的。
可是,秦孝文王剛繼位一年便去世,秦國迎來了新的國君秦莊襄王。秦莊襄王一刻也不停歇地推行東進的戰略計劃,很快將蝸居一隅的東周(在今河南鞏縣)消滅。
春申君提議“淮北地邊于齊,其事急,請以郡而封于江東”,得到楚考烈王的同意,即將自己的封地改至江東(今江蘇蘇州、上海等地)。楚國的重心進一步移向東南,可謂節節敗退。
秦莊襄王也是個短祚的國君,公元前247年(楚考烈王十六年)五月,秦莊襄王在位不到四年,就去世了,繼位的太子嬴政,就是叱咤中國歷史的風云人物秦始皇。當時,嬴政13歲。朝政全由丞相呂不韋做主。
呂不韋是一位很有作為的丞相。他派秦將蒙驁攻打趙國;王龁攻打韓國。然后,這兩路秦軍會合,聯手攻打魏國。各諸侯國均深感面臨生死存亡之秋,于是合縱抗秦,以楚國為首,加上韓、趙、魏、燕,組成“多國部隊”,主動進攻秦國。這一仗太關鍵了,《史記》中的《楚世家》《秦始皇本紀》《春申君列傳》等均有記載:面對秦軍攻伐無時,各國主動、積極相與合縱,共謀西向伐秦。楚考烈王為合縱長,是總指揮;春申君是前線總指揮。多國部隊進入函谷關,遭到秦軍強力抵抗,多國部隊各自星散,兵敗而走。
這最后一次合縱攻秦失敗后,各國更加感到危機深重,其中最為不安的,就是合縱長楚考烈王。公元前241年(楚考烈王二十二年),楚考烈王以春申君“用事不力”為由,追究其“前線總指揮”失職之責。從此之后,春申君與楚考烈王的關系也逐漸疏遠。
同年,春申君的門客朱英向春申君分析說,當年秦國沒有發重力治楚國,那是因為秦國身后始終有三晉的牽制;現在,三晉及燕國均亡在旦暮之間,秦軍距離最近的楚地陳只在百里之內,秦楚大戰,一觸即發。春申君然之,建議楚考烈王繼續遷都。這樣,楚都由鉅陽遷至壽春(今淮南市壽縣)。
這一年,楚考烈王49歲;秦王嬴政19歲。
影視劇中的楚幽王。
爭權激化,再耗內功
遷都壽春之后,楚考烈王一度想收復故土,重振楚風,但是,很多條件都已經不具備了。
秦軍“不約而親,不謀而信,一心同功,死不旋踵”;楚人呢?“臣子諂諛用事,良臣斥疏。各有散心,莫有斗志”。
單說楚考烈王認為最得力的令尹春申君。春申君伴隨楚考烈王前后25年,從在秦國保護作為人質的太子熊完,到出任楚考烈王的令尹,職位步步高升,大權獨攬,無視國主?!稇饑摺の翰摺酚涊d,魏國曾經想聯手楚國,共同出兵抗擊秦國。魏國使者來楚,春申君出面接待,未向楚王匯報,便直接對魏國使者說:“子為我返,無見主矣。十日之內,數萬之眾,今(令)涉魏境?!苯形簢拐咧苯踊厝?,不需要見楚王,并承諾十天之內,有數萬楚軍援助魏國。一國之大事,完全由他春申君說了算。
《史記》記載稱楚考烈王無子,春申君深以為憂,于是他把自己已經懷孕的妾獻給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居然欣然接受,好像也沒有大臣反對。春申君名義上是令尹,儼然楚王也!
在用人方面,荀子(約前313年-前238年),是天下公認的賢人,周游列國,曾來到楚國。這本來是楚國的幸事,可春申君和門客們以為,此人的到來,對春申君不利,準備辭退不用;又慮及荀子的名望高,不可以隨意拒絕,便任命荀子為小小的蘭陵令。荀子的學生李斯,楚國上蔡人,學成之后,因得不到重用而離楚入秦,成為秦始皇手下的重臣。
楚考烈王手下的大臣不僅爭權,而且奪利。還拿春申君來說,楚國都陳時,春申君的封地在淮北,直接控扼都城,掌握著楚國的經濟命脈。秦軍逼近時,他請求都城東遷,同時請求將自己的封地東遷,在今天江蘇、上海一帶開渠道、建糧倉,雖然客觀上促進了江東的開發,但主觀上,他不是為國用軍需,而是為自己龐大的門客隊伍謀取利益。關于這一點,司馬遷《史記》和司馬光《資治通鑒》都有記載。司馬遷說:“吾適楚,觀春申君故城,宮室盛矣哉!”司馬光說:“春申君因城吳故墟以為都邑,宮室極盛?!边@都明確地記載著春申君自建有規??涨暗膶m室,可見當時奢靡風氣之盛。
春申君獻出的妾為楚王生子之后,妾的哥哥李園又擔心有朝一日春申君“語泄”,會招致大禍,于是私養殺手,準備殺掉春申君。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楚考烈王病重時,門客朱英提醒春申君:一定要提防李園!早下手,或許楚王之后,您能為主;若動作慢了,有可能會成為李園的刀下之鬼!春申君對此不以為然,他認為與李園能配合干好將已孕女子冒充“玉女”獻給楚王之事,那是絕對的“鐵哥兒們”。
朱英的建議被拒絕后,感到春申君的處世風險太大,不敢再做他的門客,便悄悄離開了楚國。
果然,17天之后,楚考烈王病逝時,李園搶先入宮,在宮門之側設下埋伏。春申君剛進門,就被刺客殺害,并將他的頭顱拋向宮門之外。在李園指使下,春申君一家被滿門抄斬。李園妹妹的兒子,隨即被立為新主,即楚幽王。
內部的爭權奪利,使得楚國進一步走向衰弱。
影視劇中的楚王負芻。
遭遇強秦,日薄西山
楚幽王即位時,李園輔政。此時,年輕的秦王嬴政正在推行他的統一大業。對內,他罷免了呂不韋的相位,任用李斯;對外,在攻打三晉的同時,也沒有放過楚國。楚國則深感大勢已去,只能茍延殘喘,過一天算一天了。
當秦將辛梧準備在魏國整合軍隊、轉而攻楚時,李園游說他:“你慢點兒來,對你有好處。為啥?憑借你手下的精兵強將,你只要一動身,楚國人就會去投靠秦國。要知道,楚國與秦國是歷史上的邦交之國。楚國沒問題了,秦國肯定還會來找魏國的麻煩。這樣,魏國會驅逐你,說不定秦國也會殺你。你不動,楚國人投靠秦國的行動就會慢下來,這樣,秦國會加深對楚國的積怨,這對你有好處;秦國一時在楚國得不到什么好處,肯定會重視魏國,這對你也有好處。天下人,沒有不死的,只有活得時間長,才有享受的機會,你好好考慮吧?!苯Y果,雖然辛梧暫緩出兵楚國,但如此的言語技巧,也只換來半年的緩沖時間。半年之后,辛梧的大軍還是過來了。楚國沒有切實有效的強國之策,遭人宰割也只能是早晚的事情。
公元前228年,楚幽王去世,他的弟弟熊憂(亦名熊郝)繼位,是為楚哀王,楚哀王是楚考烈王的遺腹子。楚考烈王的弟弟負芻,聽部下說他的哥哥沒有兒子,即楚幽王、楚哀王都不是楚考烈王的親生子,于是就殺了楚哀王,取而代之成為新的楚王,并將“始作俑者”李園、李園妹妹及其一家全部殺掉。
楚國這邊廂在干這些驚心動魄的事,秦國則絲毫也沒放松統一戰爭的步伐。楚王負芻元年(前227年),秦滅趙國后,繼之攻打燕國。刺客荊軻替燕太子丹刺殺秦王未遂,很快滅國,秦國轉而攻楚。
楚國作了頑強的抵抗,但畢竟人心渙散。兩軍相持一年多之后,楚軍松懈,主動撤退;秦軍乘機追擊,大敗楚軍于蘄(今安徽宿州市)。負芻五年(前223年),秦將王翦、蒙武率軍攻入壽春,活捉負芻。秦始皇繼續開疆拓土,成就他的統一大業。
自公元前253年楚國遷都鉅陽;公元前241年再遷都壽春,至公元前223年滅亡,楚國在安徽建都總共30年。前后約820年歷史的楚國,最后在壽春落幕。
楚將項燕曾輔佐楚考烈王的兒子昌平君為楚王。昌平君是楚考烈王在秦國作人質時生的兒子,曾在秦國為相。負芻被俘之后,他與項燕回到故國,欲抗秦復楚,因此,也有人稱他是“末代楚王”。囿于實力,昌平君很快失敗,項燕自殺,楚國徹底失敗。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秦朝暴政,短短的十幾年,就被以楚人為主的農民起義軍推翻政權,歷史進入大漢時代。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