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楚墓中出土了兩件漆器殘件,上面不僅有“大府”,而且有“廿九年太后詹事丞向右工師駕隸臣乘”等秦國職官名稱,文字書體風格為秦文字,而不是楚文字,這是秦楚兩國之間來往交流的見證。有研究者關注到其中一個重要的信息就是“太后”,并認為這個“太后”就是宣太后,即羋八子,也即影視劇中曾熱播的“羋月”的原型。羋八子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
遠嫁秦國的外交“棋子”
一個有姓無名的楚國女子,曾在歷史文獻中出現,若隱若現,神秘縹緲。兩千多年之后,古墓中的一幕,讓她的形象趨于清晰。這個女子,就是“羋八子”。她是楚國王室后裔,熊氏,羋姓,名字叫什么?不知道。只是嫁到秦國后,才被人稱為“羋八子”。為什么有姓無名?那是因為當時“同姓不婚”,因此,姓比名重要。有人說先秦女子本來就沒有名字,這種說法有待商榷,因為楚懷王有個很受寵愛的妃子就有名字,歷史上大名鼎鼎,叫“鄭袖”。
羋八子大約出生于公元前344年,卒于公元前265年,享年79歲,在當時,應該算高壽了。楚威王十一年(前329),楚威王熊商去世,他的兒子熊槐繼位,這就是楚懷王。楚懷王實行與秦國聯姻的外交政策,將妹妹羋氏嫁給秦惠文王為妾。這一年,這個妹妹16歲。她就是后來的羋八子。由此可見,羋八子是楚威王的女兒。也有人說羋八子是楚威王非嫡裔晚輩,兩種說法孰是孰非,在沒有更多證據的情況下,只能“二說”并存。
楚威王時,楚國的勢力已經很強大,吞并了越國,下一步矛頭直接瞄準東方大國齊國。對于西方的秦國,一不大重視,二采取“和親”政策,保持友好,以便集中精力滅齊,于是,楚懷王就把妹妹嫁到了秦國,秦惠文王成了他的妹婿。
秦惠文王的妻子是惠文后(?-前305),魏國人,公元前334年嫁給秦惠文王,是魏國與秦國的外交“棋子”。羋八子嫁給秦惠文王的那一年,惠文后與秦惠文王所生的長子嬴蕩(后來的秦武王)剛剛出生。有人說羋八子嫁過來時,是秦惠文王的第八個妻子,故名;也有人說這是嬪妃的等級,“八子”,故名“羋八子”。到底是第八位妻妾還是其等級是第八,目前尚難定論。事實上,在羋八子之前,秦楚之間已有多名王室女子被作為外交“棋子”和親,只是羋八子成為“太后”后,干了一番大事業,青史留名,所以才留下歷史記載。
開太后執政之先河
羋八子嫁給秦惠文王的第二年,長女出世。這個女兒后來也成為外交“棋子”,被嫁給燕昭王,成了燕昭王王后。羋八子20歲時,長子嬴稷出世,他就是后來的秦昭襄王。繼位之前,嬴稷一直在燕國作人質。此后,羋八子又為秦惠文王添了兩個兒子。再后來,羋八子還有個女兒嫁給了楚考烈王,這說明羋八子至少有兩個女兒。
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去世,他的嫡長子嬴蕩繼位,也即秦武王當政。而秦武王是惠文后的兒子,這樣,惠文后成了太后。可是,秦武王的“自作”,讓羋八子的處境在四年之后發生了重大轉機。
秦武王天生孔武有力,喜歡與人家較力氣,他身邊的一些大力士紛紛當上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八月,秦軍攻占了韓國的都城,秦武王派遣他的叔叔、右丞相樗里疾先行駕駛“車百乘”,進入周王都城,受到周王的恭敬接待。隨后,秦武王駕臨,在周太廟里,與身邊的大力士孟說舉行舉鼎比賽。他們舉的是龍紋赤鼎,為大禹所鑄九鼎之一。秦武王舉鼎脫手,“絕臏而亡”,大概是被砸斷了脛骨,當場死亡,年僅23歲。
秦武王去世時,沒有兒子,這樣,惠文后準備立庶長子嬴壯繼位。羋八子聞訊,在內部聯合她的同母異父弟弟魏冉、外甥向壽等,策反右丞相樗里疾反叛;外部則有趙武靈王護送她的兒子、正在燕國做人質的嬴稷回秦國。這樣,羋八子成功地將兒子嬴稷擁立上位,這就是歷史上的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繼位時,年方19歲,未行冠禮,不能親政。這樣,羋八子臨朝掌政,自號“宣太后”,弟弟魏冉輔政,開太后執政的先河。這一年,羋八子38歲。
大膽潑辣的執政手段
宣太后執政,首先大力“安內”,追究支持惠文后擁立庶長子為王的一批人。惠文后的得力干將、左丞相甘茂見機不妙,逃亡惠文后娘家魏國。魏冉則毫不手軟地將兩位庶出兄弟殺掉。剪除了惠文后的左膀右背,羋八子便賜死惠文后。
接著就是處理對外關系。宣太后剛剛執政,韓國遭到楚國的攻擊,韓國人向秦國求援。楚國是宣太后的娘家,她怎么會伸手救韓呢?不僅不救,反而出口就是大尺度的“段子”。宣太后的一段話,讓韓國使者簡直驚掉下巴:“妾當年侍奉秦惠文王時,他把大腿架在妾身上,妾感覺沉重,難以忍受,而他把整個身體壓過來時,妾并不感到沉重,原因是這樣對妾比較舒服。而今秦若救韓,糧草、兵力不足,那怎么救?每天耗費那么多糧草,對秦何益?”堅決地予以拒絕。
當然,韓王的格局,倒并不在自身是否“舒服”,而是作為秦國的屏障,韓國希望與秦國聯手對付楚國。如果從“舒服”角度為自身考慮,那么,韓國可以先委身于楚國,然后與楚國聯手,共同把秦國滅掉。
說實在的,戰國時期的外交家真的能說會道。在對當前形勢分析之下,秦國還真的答應派兵救韓了。當然,救韓,秦國并不吃虧,因為后來的事實表明,秦國的真正對手,不是韓趙魏,而是楚國。
當時秦國的西北,有一個現在已經幾乎不見史籍記載的小國家——義渠,這是秦國西邊主要的敵人。宣太后丈夫秦惠文王在世時,義渠國內發生內亂,秦惠文王派兵幫義渠王平定內亂,然后改義渠為縣。義渠王無奈,只得臣服。公元前318年,楚國與韓、趙、魏、燕“合縱”進攻秦國,義渠王趁機在背后捅刀子,等東邊的“合縱”危機解除,秦惠文王轉過身就來收拾義渠。
與義渠之間發生的這些事情,羋八子全都知道。兒子秦昭襄王繼位后,義渠王前來朝貢,當年的羋八子已是寡居的宣太后,如何與義渠國搞好關系?宣太后無須再走自己走過的老路——安排王室女子和親,而是親自上陣,直接與義渠王“和親”。她將義渠王留在后宮30余年,還生育了兩個兒子。直到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宣太后在甘泉宮將義渠王誘殺,并發兵西進,徹底消滅了義渠,可見其非凡的強力手腕。今人有影視劇反映這段歷史,劇中的羋月就是宣太后,雖不乏演繹,但歷史記載確有其事。
事實上,殺掉義渠王可能還有另外一個因素,那就是宣太后年老時又愛上了一位名叫魏丑夫的男子。魏丑夫的“丑”,并非指容貌,而極有可能是排行,子丑寅卯……可能是老二。魏丑夫年輕帥氣,成了宣太后的新寵。生命臨終時,宣太后說:“我死時,魏丑夫要與我一起去陰間,為我殉葬。”魏丑夫聞此很害怕,就托宣太后最信任的人——庸芮去說情。
庸芮問宣太后:“人死之后還有感覺嗎?”宣太后說:“不會有。”庸芮說:“既然如此,那么太后千古時,何必要自己心愛的人兒結束生命呢?再說,如果人死之后有感覺,那么,先王對太后與義渠王,早該怒火萬丈了,太后連后悔還來不及,哪還有心思顧忌與魏丑夫的事哦!”宣太后聞言,真的撤銷了臨終旨令。
這是歷史記載的真實事件,表明宣太后確有善納諫言、聞過則改的品質。在她執政時期,秦國的國力得以發展。至于她在執政時采取的種種手段與個人表現,則不適合以當今社會的道德標準來衡量。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前266),秦昭襄王廢黜了母親宣太后,趕走了舅舅魏冉等,實行親政。第二年(前265)十月,宣太后郁郁而終。
豐吉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