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清朝桐城望族方氏: 四代被流放的那些事

桐城桂林方氏祖籍休寧,先遷池口(今屬池州),宋朝末期遷至桐城。明初以降,族人或為顯宦,或為碩儒,方孝標、方以智、方觀承、方苞等等,人才輩出,子孫頻頻“蟾宮折桂,折桂如林”,這也是“桂林方氏”得名之緣由(也有說是方氏三房、明朝人方佑首中進士,兩任桂林知府,后人便以“桂林”為族號)。單說方孝標這一支,上下七代,代代進士不斷,到他的曾孫方觀承、玄孫方維甸、方受疇,出現“一門三總督”的盛況。值得注意的是,方孝標這一支的榮耀,是伴隨前后四代、時間長約70年、族人被流放黑龍江寧古塔的悲慘命運而產生的。 

方孝標書法

進士家族遭遇流放 

方孝標(1617-1697),本來名字叫方玄成,字孝標。方孝標的祖父方大美是明朝萬歷十四年(1586)進士。最早在湖廣常德府任推官,即知府副官,隨后升為御史。時值父親病逝,守喪期滿后,任職江西巡按,發生“巧治稅珰”的故事。當時,明朝國庫空虛,朝廷派出宦官到各處督稅。這些宦官借機貪贓枉法,引起百姓強烈不滿。方大美義正辭嚴,指摘稅珰的不法行徑,但這些稅珰仗著有朝廷撐腰,置若罔聞,終于激起民變。他們包圍稅珰,箭石并施,稅珰嚇得魂不附體。這時,方大美抓住時機,出面勸慰百姓,嚴厲批評稅珰,平息事態。 

方大美為官清正,注重提拔孤寒雋彥,在河南、順天等地任巡按時,政聲頗著,升為太仆寺少卿。后辭官歸鄉,專門服侍老母,并課子教孫。

方孝標父親方拱乾(1596-1667),小時候是個神童,歲會寫詩文,22歲中舉,崇禎元年(1628)中進士,后授官翰林院編修,充任少詹事,成為太子“秘書”。崇禎十七年(1644),先是李自成進京,方拱乾成了俘虜。他趕緊塞銀子給大順義軍頭頭,得以活命。隨即清人入關,信誰服誰,由不得自己做主,方拱乾索性逃回南方。順治十一年(1654),經兩江總督推薦,方拱乾被起用為翰林院侍講學士,予修官書。三年后,他的第五個兒子方章鉞參加鄉試,身陷行賄舞弊案。作為當官的父親,難免被追究。方家也從此命途多舛。 

這一年秋天,方章鉞參加南京鄉試。在南京主持鄉試的正考官是浙江嚴州(今杭州淳安一帶)人、翰林院侍講方猷;副考官是翰林院檢討、杭州人錢開宗。時值明清之交,動亂多年后,眾多江南舉子待價而沽,兩三百名秀才中才能錄取一名舉人——競爭之激烈自不待言。 

開考之前,順治皇帝將主考官、副考官、同考官召集在一起,再三叮囑要為朝廷選好、選準人才。但是,放榜當日,舉子們有的在文廟前痛訴不公,有的則追打考官,還有人在考院門前貼出“金陵自古稱金穴,白下于今中白丁”的抗議書。一時天下大嘩。有官員上奏彈劾方拱乾與主考官方猷“聯宗”、行賄,讓他的兒子方章鉞中舉。 

順治皇帝聞奏大怒,立即招來弘文院侍講、方拱乾的長子方孝標,方孝標實話實說:方猷是浙江嚴州人;我方氏出自安徽桐城,已歷數世,與方猷從不同宗;弟弟方章鉞不在回避之列。可當順治皇帝看到被他稱為江南“真才子”尤侗寫的《鈞天樂》之后,堅信江南此科考場存在嚴重問題,因為尤侗在《鈞天樂》里寫了此次鄉試有人公然行賄的情狀。于是,順治皇帝最終同意了這樣的處理結果:主考官方猷、副考官錢開宗死刑,妻、子、家產籍沒入官;18名同考官(其中1人已病死)處絞刑,妻、子、家產籍沒入官;8名被控作弊的新舉人,各打40大板,家產沒官,父母兄弟妻子流放寧古塔。這其中就包括方章鉞。這樣,方拱乾與兒子方孝標、方章鉞一并去了黑龍江寧古塔。 

方氏一家拖兒帶女,從三月三日出發,于七月十七日到達服刑地。康熙三年(1664),方家人以募資認建北京都城前門城樓的方式,得以贖回原籍。 

“到此一游”留《紀聞》 

方拱乾一共六個兒子,除了他自己進士出身,長子方孝標是順治六年(1649)進士;次子方享咸是順治四年(1647)進士;三子方育盛、四子方膏茂都是舉人;出事的方章鉞是五子。另外,還有一個老幺方奕箴。 

 方孝標從寧古塔回籍之后,來到云貴。關于他到云貴的緣由,有兩種說法,一是他有個親戚在貴陽任知府,加上方孝標本人一向向往云貴自然風光,便來此云游投親;另一說法是方孝標受朝廷指派,到鎮守云貴的吳三桂麾下任翰林承旨,主要任務是起草各類文書。 

 “投親說”稱,方孝標到貴陽沒幾天,吳三桂造反,貴州巡撫歸附吳三桂,凡在云貴地區的外地人,一律不準回內地,因此方孝標也走不掉。方孝標開始裝傻,吃飯啃飯碗,用碎碗片劃自己的臉,睡在污水坑里……一個多月之后,他趁看守疏忽,溜之大吉,逃進寺廟,剃發為僧,取法號“方空”。 

 逃到湖南衡陽時,拜見前來平叛的清朝大將軍、康熙皇帝的哥哥裕親王福全,盡訴前情。福全對方孝標的行為頓生敬意,決定將方孝標的事跡上報朝廷,被方孝標婉拒。方孝標說:家有八旬老母,日夜盼兒歸,今我以未受辱(反叛)的身份回籍,就已非常滿足了,余無一求!福全稱方孝標是個“忠孝雙全”的讀書人,授給他龍牌、國書,方孝標持此通行證一路暢行,回歸故里。 

 “朝廷任命說”認為,方孝標被派往吳三桂麾下公干,吳三桂造反兵敗時,方孝標首先投降、迎接清兵,得以免死。 

 方家人有個習慣,即不論到哪兒,都會留下文字,以述見聞。方孝標回籍之后,將云貴見聞寫成《滇黔紀聞》。方孝標壓根兒也想不到,這本暢銷一時的書,居然給他及整個方氏家族埋下了禍根。 

身陷《南山集》文字獄

 方孝標有個同鄉文化達人——戴名世。28歲時,戴名世以秀才入縣學。康熙二十六年(1687),34歲的戴名世以拔貢進京,補正藍旗教習,即滿人進士的老師,授官知縣。對此,戴名世卻表示“悠悠斯世,無可與語”,憤而拒絕。其間,他經常與方苞等同鄉文化名人“極飲大醉,嘲謔罵譏”,引起一些公卿大夫的不滿和憤恨。 

 戴名世向以史才自居,準備效仿《史記》,寫一部南明史。他周游各地,收集了很多珍貴資料。康熙四十一年(1702),他的門生尤云鄂將抄錄戴名世的百余篇文章刊刻行世。因戴名世世居南山岡,故書名為《南山集偶鈔》,即后人說的《南山集》。 

 康熙四十四年(1705),52歲的戴名世赴順天鄉試,考中第57名舉人。次年,參加禮部會試,落榜。康熙四十八年(1709),再次參加會試,取得第一名,緊接著的殿試,戴名世取得第二名進士的佳績,即榜眼。授官翰林院編修,參與明史館修書。這一年,戴名世已經56歲。可是,好景不長,康熙五十一年(1711),他被一位素不相識的御史趙申喬彈劾,指責《南山集》妄說南明抗清之事,“倒置是非,語多狂悖”,請求刑部嚴加議處。此奏引起康熙皇帝大怒,于是“《南山集》文字獄案”爆發。戴名世擬處凌遲。 

 因《南山集》多處引用方孝標《滇黔紀聞》,此時方孝標雖已去世十幾年了,康熙皇帝還是同意將方孝標剖棺戮尸;其子方登嶧斬決;族中女子及16歲以上子孫流放寧古塔,充作官奴。另外,刊印《南山集》的尤云鄂,捐資印書、寫序等相關者三百余人,均受重處,“《南山集》案”成為震驚朝野的文字獄大案。 

 稍后,康熙皇帝自感殺戮太重,下旨改戴名世凌遲為斬首,其余涉及者免死。這樣,方孝標的兒子方登嶧、方云旅,孫子方世樵、方式濟均拖兒帶女,走上前往黑龍江寧古塔的流放之路。 

 十年后,繼承康熙皇帝之位的雍正皇帝認為,《滇黔紀聞》和《南山集》“雖皆非臣子之所宜言,實無悖逆之語。當時刑部復旨,亦未謂此外更有違礙之詞,故亦以為冤”,于是特詔:“凡此案牽連隸旗籍者,盡得釋歸。” 而此時,被流放在寧古塔的方氏一家都已經去世了(也有人說方登嶧當時還健在)。 

 從方拱乾到方孝標、方登嶧、方式濟,方家祖孫四代、前后大約70年,被流放黑龍江寧古塔。方式濟被流放時有兩個兒子,一個方觀永,15歲,一個方觀承,14歲,因皆在16歲以下而得以留在原籍。后來,也就是這兩棵“須根”,使方家這一支再度發達,創造了“一門三總督”的家族榮耀。

豐吉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苑县| 山丹县| 华阴市| 胶南市| 湄潭县| 瑞金市| 沈丘县| 宝应县| 开鲁县| 泰兴市| 湄潭县| 和平区| 金沙县| 如东县| 永仁县| 呼玛县| 张家港市| 河东区| 杨浦区| 镇江市| 阿城市| 桐城市| 宣城市| 镇原县| 洛宁县| 桃园县| 吴川市| 陵川县| 雷山县| 桑日县| 栖霞市| 镇雄县| 石阡县| 客服| 房山区| 繁峙县| 巨野县| 松阳县| 江陵县| 建始县| 泉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