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訊 作為海派博古畫繪畫家族第五代傳人,著名畫家孔成日前走進古井貢酒合肥體驗中心,做客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20冠名的大皖徽派欄目,孔成從上海灘繪畫往事勾勒家族傳承歷史,而作為“鴨梨山大”的名門之后,作為藝術實踐者的孔成,也分享了作為一名畫家在繼承和創新家族博古畫的努力和個人藝術理念的堅持和思考。
從太祖到爺爺立足上海灘
孔成講述家族丹青史
徽派:和孔成老師是老朋友了,今天才知道您的族名是孔繁翔。
孔成:是的。名字筆畫很多,小時候寫名字能寫到哭。好在那時候改名字比較容易,改成了成與不成的成,作為一個美術工作者,成不成,個人一直都在努力。
徽派:到您這,已經是第五代了。我們也很想聽聽您的五代丹青家族故事。
孔成:我們孔家原是寧波慈溪的孔氏大族。因祖上中過武舉,派到上海松江府做官,就遷居到了上海。鴉片戰爭后上海開埠,我們家置辦了數條砂船,往來于上海寧波運南北貨,類似現在做物流貿易,因此積累了一定的家資和產業,后來定居上海小南門。從我的太祖,就是我爺爺的爺爺孔杏蓀開始,就愛好丹青筆墨,他做過清朝地方武官,一生鐘愛繪畫與收藏,喜作蘭蕙蘆雁,以邊壽民法為范,算是孔家書畫第一代,開了孔家書畫之先。到了第二代孔子瑜,他不善于經商,但是從小受父輩影響,覺得交往的人士還是有層次的,所以兼顧家業的同時也專注繪畫,往來交道上海一眾金石書畫家,中年后專職繪畫,并以博古畫為專長。那時候上海有個寧波同鄉會,孔子瑜便常在同鄉會中交際,也因此結識了那時上海商界與畫界的大佬王震王一亭,遂成好友。海上畫派各種畫派門類都有,孔子瑜便專工博古畫,是孔家博古畫的開創者。博古畫是從宗教繪畫跳脫出來的,到了宋代趨于成熟,然后演變為獨立畫種。孔子瑜以博古畫漸漸知名,后來逐步變成半職業畫家,家里的商業就交給其他兄弟打理。那時候每個畫家都需要有自己的一招鮮,我太爺爺就靠博古畫在上海畫壇立足下來了。
徽派:到太爺爺這里就算立下了門派了。到了您爺爺孔小瑜這輩就厲害了。
孔成:我爺爺孔小瑜是孔家書畫第三代,得家學熏陶,自幼就喜好繪畫,常隨父親孔子瑜交識于海派書畫家,耳濡目染。弱冠年紀便能為父代筆應酬畫單,我太爺爺孔子瑜身體不太好,所以有時候就讓我爺爺代筆。我爺爺十八歲研讀《爾雅.釋器》,并涉鑒藏。二十歲時,由太爺爺孔子瑜的好友、海上畫壇領袖王一亭推介入行,寫了推薦信,定了潤筆費,還贈我爺爺齋號“思擷館”,從此我爺爺孔小瑜走上了職業畫家的道路。
孔小瑜博古圖
徽派:潤筆費?
孔成:是的,潤筆費,又叫潤格,是職業書畫家作品的明碼標價。海上畫派繁榮是有原因的,海上畫派的畫家目的很明確,就是賣畫為生,潤筆費是職業畫家的主要經濟來源,當然也會經常結社和組織各種書畫會,做一些社會公益活動。我爺爺作為職業畫家,執筆鬻畫的同時,還積極投身美術教育及新國畫實踐,融貫中西,開海派博古畫新面貌,把博古畫推到了一個高度,因此三四十年代便聞名上海畫壇。
博古畫的家族傳承與創新
孔小瑜書齋清供圖
徽派:真正聞名上海畫壇,還是對傳統的博古畫有了創新。
孔成:對。孔小瑜的博古畫高度和成就,因為有創新。我爺爺在成為職業畫家之前,短暫做過海關報關員,接觸過西方一些繪畫理論,年輕的時候關注過這個,所以在創作的過程中把西方繪畫的焦點透視、素描關系和空間感,以一種開放的心態去研究和感受,并最終巧妙地融合到傳統博古畫中。比如說,我太爺爺孔子瑜的傳世作品還是傳統中國畫散點透視,現在各大拍賣會也都能見到,我們自家人手里收藏的很少。我覺得書畫作品要傳世,最好是廣泛散布于社會上的,而不能僅僅被少數藏家秘藏,這樣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到好的書畫作品,好的博古畫。
徽派:后來家人怎么就來到了安徽?
孔成:前面說我爺爺孔小瑜在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就很有名,新中國成立以后就被政府文化部門注意到,當時由賴少其先生在上海物色了一批書畫家,來支援安徽建設。1956年我爺爺孔小瑜響應號召,支教安徽藝術學校,也曾叫安徽藝術學院,帶著我們洋洋一大家人來到了合肥,從此扎根安徽,度過了他的后半段人生。我從小在爺爺奶奶身邊,住在合工大,距離藝校就一條馬路。家里人從小把我往繪畫這條路上引導,我那時候談不上喜歡,就是環境耳濡目染。
1973年孔小瑜夫婦在省藝校后紅樓平臺抱孫留影,孔成1歲
徽派:那對你影響最深的是哪一位呢。
孔成:影響最深的當然是爺爺。我幼兒園時,他捏著我的手教我畫牡丹,我也常常在畫桌邊看爺爺畫畫。我爺爺不善言辭,就會畫給我們看。再就是我奶奶,在我13歲的時候,爺爺因病去世,奶奶變成了后來督促我拿起畫筆的重要角色。我奶奶是位很了不起的女性,雖然沒什么文化,但是操持家業,里外一把好手。在我爺爺身邊60多年,我爺爺所經歷的一些事情,都是通過奶奶的嘴巴跟我絮叨的。以前我練習畫、臨摹爺爺畫稿,奶奶就在一邊潑冷水,說不好、不像,說你爺爺是怎么怎么畫的。
徽派:談到爺爺是第三代,家族中在你之前的傳承人是誰?
孔成:言歸正傳哈,第四代是我大伯孔伯容,孔小瑜長子。自幼聰慧,耳濡目染丹青筆墨,伴隨父親孔小瑜左右,結交了很多海派畫家。我大伯是很聰明的人,文理兼修,十幾歲的時候也是幫我爺爺畫扇面代筆,十六歲時得父親好友吳湖帆賞識,拜入梅景書屋為弟子,受賜名“之儀”,后來參軍入伍,又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機械系,執教科學同時繼承書畫家學,創“水暈牡丹”畫法,可以說獨步海上畫壇,被唐云先生稱譽為“青勝于藍”。我這個大伯伯比較善于辭令,經常邊畫畫邊和我說爺爺以前在上海灘的故事,大伯心里一本清賬。大伯伯的博古畫在我爺爺的基礎上更寫意,更印象主義一些,就是剛才說的,他最大的貢獻是牡丹繪畫技法的研究,水暈牡丹當初在上海也是很受歡迎的。
王維詩意(孔成作品)
我二伯伯孔仲起是學院派,自幼性格憨厚,敏于書畫,專攻山水畫。也是當年唐云先生給他指的路,說你大哥傳承花鳥博古了,你換條路可能比較好,建議他學山水。二伯孔仲起1955年考入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師從潘天壽、陸儼少、顧坤伯諸師,畢業后留校任教,先后擔任陸儼少先生助教,中國畫系山水教研室主任、中國畫系主任,碩博士生導師,西泠印社理事,中國河山畫會副會長等職,擅江潮云水表現,是當代中國山水畫壇代表人物之一,也培養了很多山水名家,在山水畫學術界還是有影響的。我上了中國美院之后,我二伯已經退休啦,但每周末也都會住到二伯家,聽他開小灶。所以在二伯身邊也是很有收獲。可以說我畫畫第一口奶是家里的花鳥博古畫,但山水也作為自己的另外一個研究方向,同時兼顧。
博古之外還要思索如何開今
徽派直播現場
徽派:您的祖父輩在書畫界的成績已經非常厲害了,作為第五代傳承人,壓力應該很大吧。
孔成:確實壓力很大。我自己中途其實有開過小差,爺爺伯伯們成就都這么大了,我就玩點別的吧。但我始終銘記奶奶的話——孔家吃畫畫這行飯,你的日子會很好過。因為從事藝術實踐,你的性格,你的生活品質至少不會庸俗。美院畢業后我就進了美術出版社,我在出版社十多年跑遍全國各地,結識了很多同行。后來偶然的機會,單位派我到北京榮寶齋合肥分店,我就往出版經營和展覽轉型,看上去和書畫創作的線斷了,實際上那些潛移默化的東西,骨子里還是有聯系的。后來事實證明這也是一種難得的積累。
徽派:還是在藝術行當里。
孔成:包括涉獵古玩。也是開小差。98年開始背個包在杭州岳王路逛地攤開始學,一路就沒間斷過,有點零花錢都去買古董了,到了做榮寶齋期間,接觸了很多藝術品拍賣公司,上了點層次,后來在合肥城隍廟也開過古玩店。中間也有好多老師帶我,我感恩的是帶我的老師的路子都比較正,起碼沒有帶偏。回頭想想,開的這些“小差”也和家族傳承的博古畫有聯系,包括這里面很多我想畫入博古畫的器物,我得知道它的來歷。否則你畫出來的是工藝品,是假古董,我奶奶常說,你畫出來的不要是假古董,她的意思是你畫古董不要畫成假的,要格物致知,比方這個青銅器是西周的,畫出來就不能是漢代的造型。博古畫里畫的器物不能出基本常識的毛病。
1982年春節孔小瑜夫婦于省藝校大門與孫輩合影
徽派:其實都是一脈相承的。
孔成:早些年跟著一些老師接觸當代觀念藝術,裝置藝術,我覺得這個東西,雖然看上去是反傳統的,但實際也成為一種矛盾對立的相互印證。有個成語叫博古開今,不僅繼承博古,博學古代,腦子里還要想著怎么開今,怎么在前人基礎上創新,開今日面貌。從我個人角度傳承,不僅傳承家學和技法,傳承家族積累下來的繪畫的理念和理解,更要具備一些開拓精神。思考著在我們這一輩,怎么把博古畫生發出新的東西,這個擔子是挺重的。使命感是有的,可能不是啥大使命,但要把這個東西做出個樣子,給子孫也要有個交代,想想為家族做了什么,為社會做了什么貢獻。作為一個美術工作者,我現在主要是職業畫家,一方面我的理想是把博古畫的理論實踐體系做出來,另一方面就是堅持繪畫實踐,創作一些大家喜聞樂見的作品。
海派繪畫里的“多情”
立夏(孔成作品)
徽派:傳承方面,你有哪些自己的思考?
孔成:我想到的就是,要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優秀的一面,譬如吉祥寓意諧音諧意,傳承海派文化的精神,和安徽本土文化結合在一起。因為安徽江淮大寫意是比較豪放的,海派就甜美細膩一些,在這塊土地上怎么做一個有機結合。首先我們要把我們自己的東西做好做繁榮,這個想法去實踐的人多了,大家就有了交流和碰撞。
徽派:我看您也帶來了一些作品,而且還有我一直搖著的這把團扇。先從這張開始說吧。
孔成:畫上的這是柏樹枝和兩個柿子,其實唐宋繪畫就有諧音梗,古人很多資源可以去學,這個就是“百事如意”,寓意比較吉祥。那邊那一幅是火龍果,寓意紅紅火火,我爺爺那輩人沒見過火龍果,我覺得所見都能入畫,這個東西讓你心生歡喜,我就愿意把它入畫。
徽派:很有生活氣息,但好像不屬于博古畫。
孔成:再看我這兩張博古。這是日本鐵壺,現在一些玩茶的人對日本鐵壺很有興趣,我自己也玩。這是紫砂壺。
徽派:這是搪瓷缸?
孔成:不是,這是白釉茶杯。這是古幣。還有一只蝙蝠和盆景枸杞,大家知道喝茶養身是延年的,4只壺,一只蝙蝠,這叫五福圖,整體上就是表達一種傳統理念,但構圖模式是比較新的,我爺爺當年沒有這么畫過。而且題了很長的款,當成畫面的一個補充,爺爺他們在小品圖上很少題長款。再看這個,是太白尊,老鼠在啃書,“學而思”,學東西就是啃書本,這就是一種趣味。我的概念中,一個畫家要是個多“情”的人,首先要有情懷:家國情懷。像防疫抗疫要有這個情懷去配合創作;第二要有情操。要有操守,藝術實踐不能沒有底線,做出聳人聽聞的東西;第三還要有情趣,興趣點多,這樣你的創作能量、知識儲備和靈感會多;還有情致,就是要有專注性,研究博古畫要專注下去;還有一個要有情調,生活的情調要好,你的生活會有情趣和甜美,不刻意去迎合大家,自己活的快樂,那樣也會影響到周邊的人。讓我快樂的東西我就畫出來,這也是海派繪畫提倡的東西。
孔小瑜《大地皆春》
徽派:你帶來的這把團扇也是有講究的?
孔成:草蟲小動物花鳥魚,我從小時候都抓過養過,都是生動的東西。所以我愛畫這些我熟悉的東西。我拿的這紙扇畫的是魚鷹,題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有種夏季的清涼感,也是這兩天剛剛完成。你手里的這把團扇畫題初夏,畫的是初夏的水果枇杷,古人說芒種時節有個物候是螳螂生,所以又配了一只螳螂。芒種時節畫這個就是這個意思。我常和同道說,畫家興趣點多一些,要對生活敏感,抓住時代的主旋律,傳遞美好。我又要說到我大伯伯說的,我爺爺告訴他的話,說畫家要有幾類朋友,第一是財主,也就是成功人士,金主支持,經濟來源是一切的基本條件;第二是郎中,過去郎中都寫得一筆好字,國學涵養還是很深的,第三要認識廚子,美食美景都是生活的基本審美。此外還要認識演藝界人士,過去戲班子里的角兒,扮相好看,悅人耳目,肚子里有戲文有典故;還要認識和尚,宗教界人士開闊你思想,可以找到一些精神寄托,糾結時能得到釋懷的開悟。另外畫家要好酒,我們家都不是海量,但是有點饞酒,有了好酒都會想咪幾口,但稍微喝點就臉紅。
徽派:生活大美都在小細節。搖著團扇聽故事,發現你這些年是有很多變化的。感謝您今天的分享。
孔成為徽派題字
安徽網 大皖客戶端記者 蔣楠楠/文 薛重廉/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