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網絡文明建設,需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包公文化是合肥乃至安徽重要的傳統文化之一。作為包公的家鄉,肥東縣近年來利用網絡載體和創新技術,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讓包公文化在年輕人群體中“潮”起來。
多媒體技術讓包公在網上“活起來”
科技手段為包公文化傳承注入了新活力。其中,全息投影劇場《嚴懲硯貪》通過多媒體技術、虛擬成像等技術,生動展現包公清正廉明、剛正不阿的形象。
打開包游肥東小程序AR漫游、AI換裝、智慧導覽,游客在指尖便可暢游包公故里。據了解,肥東縣整合當地文旅資源,建設“包游肥東”智慧文旅平臺,涵蓋熱門景點推介、導游導覽、景點預約、美食美宿推薦、文創特產銷售、游記攻略等特色服務,讓游客一鍵暢享“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智慧服務。
“為了讓傳統文化贏得年輕群體的青睞,我們運用年輕化表達方式、構建互動式傳播路徑,讓傳統文化突破時空界限,以更鮮活、更親切的姿態融入當代年輕人的生活場域。”肥東有關負責人表示。
年輕化表達讓包公文化“潮”起來
肥東縣還通過情景劇、劇本游、國風活動等年輕化表達,讓包公文化從歷史走向生活。
比如,受年輕人追捧的劇本游《包公源密碼》,融合了探索、解謎、實景互動的游戲,讓游客化身探秘者,通過破解線索、研讀家訓等,沉浸式感受包公判案。“找通關線索的過程中,自己儼然化身成判官,刺激又好玩!”大學生袁欣茹說。
另外,肥東縣還通過文創設計大賽,孵化萌版包公周邊,如包公盲盒、清廉主題文具,讓傳統文化符號“潮”起來,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時尚單品。
包公故里文化園接待游客超百萬人次
除了線上和周邊,肥東縣還精心打造包公故里文化園,戳中年輕人的國風情懷。
每到節假日,包公故里文化園都推出主題游園會,如包公誕辰日的限定活動,游客可以參與巡游快閃、非遺手作,或體驗捶丸、蹴鞠等宋代運動,從“看景”變為“入景”。
包公故里文化園還開發了多學科融合的研學課程。音樂課上,學生們在花園井邊學唱《包公謠》;美術課上,孩子們體驗木刻版畫和戲劇臉譜制作;手工課上,孩子們學習用版畫的形式制作包公故事連環畫……
自開園以來,包公故里文化園共計接待游客超過100萬人次。未來,園區計劃引入文創工坊、特色零食店等年輕業態,并聯動周邊民宿、露營地等項目,構建包公故里文化旅游圈,持續釋放IP潛力。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許正文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