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25日,第二屆全國包公學術研討會“包拯研究與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論壇在合肥舉行,來自全國高校、文史學界等領域的30余位專家學者云集安徽大學,就發掘傳統文化寶藏、推進包公文化建設各抒己見。。
大咖云集弘揚包公文化
安徽包公研究中心有關負責人表示,包公一生以 “清心直道” 為準則,不僅是個人精神世界的真實寫照,更是中國古代廉政文化的經典范本。
本次研討會以 “包公研究與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為主題,匯聚學界精英的智慧與力量,進一步深化對包公精神內涵的闡釋與挖掘,積極探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新路徑,為增強文化自信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撐和生動的實踐范例。
“我從包公家鄉來”走遍神州
肥東作為包公桑梓地,也是包公文化的濫觴之地,始終傳承著 “孝、廉、智、正、忠” 的精神基因。近年來,肥東縣立足“世界包公、故里肥東”,在包公文化挖掘研究、傳承弘揚方面積極探索。
肥東精心打造包公文化園,將其列入全縣 “十三五” 十大標志性工程,集文化體驗、廉政教育、旅游觀光于一體,使之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地標,讓更多人有機會親身感受包公文化的獨特魅力。
包公故里文化園自去年3月開園以來,已接待約1850批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以及海內外團體參觀學習,參觀人數突破63萬。目前文化園正在申請安徽省黨風廉政教育基地,充分發揮廉潔文化的教育、示范、引領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2019年以來,肥東縣攜手新安晚報、大皖新聞,開展了多次“我從包公家鄉來”大型融媒體采訪活動,獲得了廣泛關注,極大地提升了包公文化影響力。
包公文化旅游示范區瞄準4A
如今,占地地面積5.1公頃、總建筑面積約8500平方米的包公故里文化園,正在全景呈現包公“孝、廉、忠、直、智”的一生,成為中國首個互動體驗情景式包公文化旅游園區,并致力于建設成國家級廉政教育培訓基地,打造成鄉村旅游目的地和文旅發展帶動鄉村振興的樣板點。
肥東還將高質量打造包公文化旅游示范區,計劃綜合包公故里文化園、峴山、包氏宗祠三個片區,打造總面積約20平方公里包公“源”文化旅游示范區,致力于打造國家4A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
大皖新聞記者 劉旸
編輯 崔恒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