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第一区,国产精品久久中文,在线中文字幕视频观看,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2004年合肥包河清淤,打撈出漢代石獅等古物

大皖新聞訊   合肥包河公園內有個古地名"香花墩",是合肥包公祠的永久駐地。2月12日以來,大皖新聞相繼刊發《香花墩承載了合肥哪些歷史印記?》《"香花墩"很古很神奇,而且是移動的》等稿件,引發讀者討論。"細心考證,尊重歷史,還原真相,講好故事!"讀者王先生表示。"追根溯源,講述合肥歷史文化!為大皖新聞點贊。"讀者朱先生說。

2月20日,大皖新聞記者采訪獲悉,2004年包河清淤,曾從包河里打撈出一只漢代古石獅子,以及多個合肥古城的石構件。目前,包公祠有漢代、宋代、清代共5只石獅子,作為安徽省可移動文物登記造冊。

圖為位于包公祠東小島上的漢代石獅子

合肥包公祠有5只古代石獅

2月19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前往位于合肥蕪湖路上的包公祠,在包公祠東小島上,放置著一只古石獅子,它與一棵柳樹相伴,一旁的梅花開得正艷。石獅子約一人高,下方砌了石墩,四周圍了石柱,往來游客紛紛駐足觀賞拍照。

包公祠東小島上的漢代石獅子

大皖新聞記者觀察發現,這只石獅子頭部向右側,右前爪踩著一個球體,背上背的圓球經過風化表面很光滑。仔細看石獅子身上雕刻著花紋,因為時代久遠,石獅表面有風化和顆粒狀的痕跡。此外,這只石獅子的下嘴唇損壞,身后側比較平整。

合肥市包公園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傅劉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包公祠東小島上的這只石獅子,作為安徽省可移動文物登記造冊,明確這是一只漢代的石獅子。此外,包公祠還有一對清代的石獅子和一對宋代的石獅子,也都作為安徽省可移動文物登記造冊,"入口小橋處的一對石獅是宋代的,位于大殿門口的一對石獅子是清代的。"傅劉說。

圖為包公祠大殿門口的一對清代石獅

圖為包公祠入口小橋處的一對宋代石獅

2004年包河清淤,打撈出石獅等古物

傅劉告訴大皖新聞記者,他是2005年來到包公園工作的,之前清淤時打撈出這只漢代石獅子,至于當年還有沒有打撈出來其他東西,他不太清楚。"石獅子之前一直放在公園廁所附近的梧桐樹下,后來覺得有點浪費資源,就將其移到包公祠東側的小島上。"

圖為包公祠東小島上的漢代石獅子(為2004年包河清淤時撈出)

2月20日上午,大皖新聞記者聯系上了合肥市包公園管理處(現為合肥市包公園管理服務中心)前副主任許仁忠, 他2003年至2023年在包公園工作。據許仁忠介紹,2004年,挖掘機清理包河淤泥的過程中,工作人員不僅從河中打撈出如今放置在包公祠東小島上的石獅子,還意外地打撈出多個被推測為源自合肥古城墻、城門底部的大型石塊。這些石塊體積龐大,質地堅硬,推測是合肥古城墻構建。在2004年包河清淤的過程中,工作人員還從河里打撈上來一塊刻有雕花的花崗巖石。這塊巖石可能原本是古城墻下的基柱,歷經風雨侵蝕,還保留了雕花的圖案。

環城南路兩處石構件群系包河清淤打撈出水

大皖新聞記者從許仁忠處得知,2004年從包河里打撈上來的合肥古城石構件,后來被轉移到了環城南路上的兩三處綠化帶內。

對于大皖新聞2月11日《合肥包河公園發現疑似廬州古城墻遺留物》的報道,許仁忠向大皖新聞記者確認,位于環城南路北側的一處大型石構件群,以及藏身包河公園北護坡竹林內的大石構件群,都是2004年包河清淤時,同石獅子一同被發現的。對于大皖新聞《包河公園發現疑似古城墻遺留物》的報道,許仁忠表示:"有人重視很好!為合肥發展出力是功德!"

許仁忠向大皖新聞記者確認,這兩處石構件也是2004年包河清淤時打撈出水

此外,傅劉告訴大皖新聞記者,包河是個千年老河道,淤泥很深,在2020年,包公園修曲橋清淤時,曾在包河中撈上來過古城墻磚,他也保存了一塊。在傅劉辦公室拐角處,放著一塊從包河清淤中打撈上來的古城墻磚。大皖新聞記者觀察發現,這塊古城墻磚保存完好,長約30厘米,寬厚適中,質地堅硬,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有風化的痕跡。

圖為傅劉保存的合肥古城墻磚,系2020年包公園修曲橋清淤時從包河內發現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實習生  馬玲娜  攝影報道

編輯 王翠

—— 本文由大皖新聞原創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

評論一下
評論 0人參與,0條評論
還沒有評論,快來搶沙發吧!
最熱評論
最新評論
已有0人參與,點擊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請輸入驗證碼

返回頂部
主站蜘蛛池模板: 胶南市| 隆德县| 德钦县| 永济市| 京山县| 禹州市| 故城县| 邵东县| 张家川| 繁昌县| 渝北区| 镇宁| 同仁县| 莲花县| 菏泽市| 保亭| 长春市| 浑源县| 电白县| 乐陵市| 郯城县| 清徐县| 秀山| 永善县| 抚州市| 安福县| 盱眙县| 宜君县| 阳西县| 循化| 曲阳县| 綦江县| 六安市| 迭部县| 伊春市| 武冈市| 六盘水市| 宁河县| 四平市| 遂川县| 临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