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第17小節句子失速,要數好拍子,把節奏彈穩?!?月20日下午2點半,在合肥長豐路銅鑼灣馬丁音樂學校,正在進行一次普通的排練。3名殘障人士正在彈奏一首《浪漫曲》。指導他們的是合肥馬丁音樂學校負責人閆懷兵老師,從2012年開始,他便免費教殘障人士音樂至今。
一次普通的排練正在上演
1月20日下午2點半,閆懷兵老師準時來到合肥馬丁音樂學校排練場地。他與學員們正在為一場全國樂器比賽進行排練,本周五下午將錄制演出視頻。演奏前,閆懷兵提醒大家拉伸左右手的韌帶,提高手指的柔韌度。
上課了,學員們依次演奏《星光圓舞曲》、《采茶撲蝶》、《童謠》等既定曲目。閆懷兵一對一指點,鼓勵、肯定之余,還耐心指出學員的錯音等不足。
“結尾有一點突然,要數好拍子?!薄澳阋坏┌堰@個錯音克服了,后面就是一馬平川?!遍Z懷兵老師勉勵學員,不管是在情緒低落時,還是在情緒高漲時,都隨時能把最好狀態拿出來。
學員在這里感受到了溫暖
2012年,在殘聯工作的老學生向閆懷兵老師反映,有殘障人士希望學習音樂,可是苦于沒有人教授他們。得知此事后,從2012年起,閆老師幫助超過200位殘障人士免費學習音樂。為了教學方便,閆老師免費提供教學場地,堅持每周一次教殘障人士音樂。
67歲的陳大姐退休前是一名個體戶,肢體不便,她自幼很喜歡音樂,覺得音樂能給她帶來快樂,“閆老師教我們唱歌,后來又教彈琴,像我這么笨的人,彈琴時肯定有困難,但閆老師都沒有放棄我。”閆老師的熱心讓陳大姐很感動,她專心學習,堅持完成兒時的夢想。
學員孫大姐今年55歲,2018年10月,她因病致殘后有點自卑,經朋友介紹,得知閆懷兵免費教殘疾人唱歌彈琴。剛開始,孫大姐是名音樂小白,連樂譜都不認識,“我來了后,在這個大家庭里,感受到了溫暖,感謝閆老師的大愛無私?!?/p>
“只是創造了有限的機會”
閆懷兵1967年出生,1985年開始學習音樂至今。在閆老師的指導下,許多殘障學員通過音樂學習增強了自信,讓他們更愿意走出家門融入社會,參加活動。2012年至今,音樂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談起學員們對自己的稱贊和認可,閆老師顯得很謙虛,“我只是給他們創造了有限的機會,創造了這個愛心音樂課堂,我不會放棄他們?!?/p>
在閆老師的帶領下,2017年,“華花郎藝術團”應運而生。閆老師告訴大皖新聞記者,“華花郎”又名“蒲公英,蒲公英生命力頑強,希望借此名傳播溫暖和正能量。
“我會以年為單位繼續履行我的承諾,但同時也意識到需要社會更多的力量和愛心音樂教師參與進來,共同推動殘疾人藝術教育的發展。”閆老師說。
記者手記
閆老師的愛心音樂課堂,不僅成為了連接人心、傳遞溫暖和希望的力量,更彰顯了對社會責任的擔當。閆懷兵深知,音樂作為人類共同的語言,擁有著溫暖人心和指引迷茫者方向的強大力量。因此,他始終將音樂與愛緊密結合,通過音樂傳達深深的情感與關懷。
閆懷兵和殘障人士的故事,是對音樂與愛的最好詮釋。他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音樂不僅能夠滋養人心,更能夠成為連接不同群體的橋梁,傳遞溫暖與希望。在這個喧囂的世界中,閆懷兵用音樂點亮了殘障人士的夢想之光,也讓我們看到了社會責任與擔當的力量。
大皖新聞記者 許佳 攝影報道 實習生 戴巧巧
編輯 陶娜
請輸入驗證碼